摘 要: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對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職工利益的保障以及我國社會的穩定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從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改革思路的角度出發,重點分析了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政策對職工利益的影響,以期為我國社會保障水平的不斷提升提供參考與幫助。
關鍵詞:社會保障;改革;職工利益;影響
一、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
1992年歐洲社會黨成立,一系列帶有社會主義特色的政策推動著歐盟一體化的發展進程,期望在社會政策領域能夠達到高度協調,將歐盟建設成為比其他地區都要先進的有著“歐洲”標準的社會聯盟。想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要有更為實用的社保制度,這種社保制度需要滿足多方需求。比如要維護職工的權利,幫助職工改善勞動條件,保障職工在工作過程中的身體健康與人身安全,同時應該發揚經濟民主,讓職工更多地參與到社會建設中來。與此同時,歐洲的社會黨還提出,歐盟范圍內要出臺社保資金開支的具體方案,從歐盟內部結構資金、社會基金分配與互助基金三個方面保證社保政策的實施。
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路
20世紀末,我國在充分調研了社保領域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之后,提出了“基礎—整合”的政策設計思路,具體理念是“整體要大于部分的和”。其中的“基礎”指的是將社會保障制度劃分為“基礎”“補充”兩個方面,而“整合”則指的是要從宏觀上看待社會保障制度,將其視為一個整體。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標分為三部分:其一, 可持續,指的是自我發展的道路上堅持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要有自我發展的潛力。其二,求適度。指的是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要適合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環境。其三,行得通。要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發展相適應。
三、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政策對職工利益的影響
1.為職工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與企業環境
社會保障具有三個功能:保障、互濟、調節。一般而言,社會保障就是國家以法律為依據、保障社會成員基本生活、經濟福利性顯著的社會安全制度和體系,這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更是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同時有助于推動企業的改革,為職工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與企業環境,保障職工能夠在更好的環境與氣氛中工作。
2.增強職工抵御風險的能力,調節貧富差距
社會保障制度的主要功能就是增強人民群眾抵抗風險的能力,對于職工來說也不例外,有了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職工的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基本權益得到保障,還能夠保證基本的醫療服務,對職工來說更加有安全感。社會保障制度同時具有調節貧富差距的功能,對收入進行再分配,縮小不同收入等級的社會成員之間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公平,提高社會整體福利水平。
3.有助于提高職工自身素質
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從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職工的自身素質,勞動力可以更加有序地進行流動,經濟活力被激發,社會經濟發展更為順利。同時可以保障職工的基本生活,讓職工“無憂”地去工作,最大化地發揮其價值,避免一系列矛盾發生,維護社會穩定。
4.有助于提高職工幸福感
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要依賴于社會各個方面的力量。單位要遵法守法, 依法為員工按時交納社會保險的費用,建立健全保險機制。家庭與個人也要依法交納社會保險費,通過自助與互助的形式推動社會的和諧與融洽。社保制度是保障職工基本生活、滿足其高層次社會需求的保障,完善的社保制度有助于我國整體社保水平的提升。大力發展社保事業,同時做好人壽保險、醫療保險、人身意外險的完善與補充,讓職工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5.有助于減輕職工養老之憂
社會保障制度中包含的養老保險制度往往是非常有用的,養老保險指的是達到規定退休年齡的人,國家與社會會為其提供一定的物質支援,使其晚年生活過得更加舒心,經濟壓力相對減小。在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過程中,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直接關系到職工退休后的生活品質,也是改變國家人口老齡化現狀的迫切需求。
“養兒防老”是我國一種主流思想,受制于落后的生產力水平與傳統的道德觀念,家庭關系就成為維護老年人正常生活的“主力軍”。在新型社會中,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科學技術日益進步,人們的生活要求提高,僅僅依靠“養兒防老”的方式已經不能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尤其是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來臨,兒女贍養老人的壓力越來越大,家庭關系已經不能夠很好地滿足養老需求,社會養老保險順勢而生。國家對職工養老的問題也越來越重視,而職工對自身的養老問題也非常關注,有了社保,職工養老之憂可以大大減少,基本不用擔心退休后的經濟來源與物質來源。
四、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
1.加快立法進程
社會保障制度是否完善直接關系到能否切實保障職工利益,將給職工的利益落到實處。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離不開立法,作為我國的重要經濟社會制度,依靠法制保障該制度的順利實施非常關鍵。有完善的社保法律體系才能加大社保體制的改革力度,推進社會主義保障制度發展進程,保障我國的社保事業健康發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通過打造一個健全的社保體制綜合反映社會文化的進步。同時,健全的社保制度法制建設還可以推進政府的工作進程,使其明確責任主體,履行政府應該履行的義務與職責。
2.健全司法機制
前文提到的加快立法進程,完善法律制度,其中很重要的環節就是健全司法機制,無論是解決糾紛還是保障法律制度的順利運行,都要依靠健全的司法機制。當然,司法機制也是保證社會保障制度順利實施的有利條件,可以考慮設立專門用來審理社會保障與勞工案件的機構,如社會保障法庭,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條件成熟之后,可以考慮借鑒國外的專門法院的審判方法,建立勞動、社會保障法院,體現兩者的特殊性。人民法院要對社保領域中的各種案件進行及時處理,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與民事責任。
3.完善農村社保制度
社保制度在保障職工利益的同時,要注意完善農村社保制度,將這種福利全范圍覆蓋。長期以來,國家對農村社保制度的重視程度不夠,而我國恰恰是農業大國,如果不解決農村中的社保問題,很多家庭都將因保險的缺失而承擔更大的風險,社保制度也難以真正完善。可以根據農村的特點,有選擇性地、逐步推行社保,從距離城市最近的農村開始普及,在銀行中開設各種保險的基本業務項目,在政策上給予優惠與扶持,為農村居民提供更為便捷的服務、更加優質的保障。
總之,完善健全的社保制度對職工的利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更能夠促進我國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要使我國經濟發展能夠順利趕超工業發達國家,確保社會主義制度的穩定,不但要依賴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更要依賴完善的社保制度。可以說,我國經濟發展與社保制度的健全是相互依賴互相支持的,二者的發展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進行探索。
參考文獻:
[1]李 睿,楊祖一,廉大偉.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政策對職工利益的影響[J].才智,2011(11).
[2]鄭秉文.中國社保“碎片化制度”危害與“碎片化沖動”探源[J].甘肅社會科學,2009(3):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