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大部分音樂教學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音樂欣賞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小學生來說,音樂欣賞課可以很好地開闊他們的視野,培養他們的音樂鑒賞能力,所以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要找準切入點,抓住主體,實現多元化學習。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效率;音樂欣賞
對于小學音樂教學來說,提高小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也是音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對小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進行培養,可以有效地增長他們的音樂見識,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可是就目前來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并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對于音樂欣賞,他們有的只是聽聽流行音樂,而大部分音樂欣賞課都變成了聽音樂課,這就使其本質發生了改變,這種模式單一、教學方法陳舊的音樂欣賞課造成許多學生對這門課沒有太大興趣,課堂效率也低。那如何才能有效扭轉這種局面能呢?
一、當前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對專業過于重視
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之中,是否能夠掌握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也是其教學當中的重要內容,而一些老師的教學方式是讓學生學唱,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這種學唱的方式,來使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音樂知識。但以這種方式教學,那音樂的專業性就難免會被老們過分強調,這樣就使音樂學習變成了以唱歌為手段來掌握技巧的過程。這種教學方法對教師而言,是方便了他們的教學,但是這樣就會給學生帶來壓力,使學生對音樂不感興趣。所以在進行音樂教學的時候,最好是能讓他們去聆聽,而不是一味地去強調專業性。
2.注重以灌輸的方式進行音樂教學
就目前來看,很多老師的教學模式就是一味地去給學生灌輸知識,在這種方式下,學生們大多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這導致學生在欣賞音樂的時候,不是以自己聆聽的感悟為主,而是以老師主觀灌輸的觀點為主,在這種欣賞模式下,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就是老師觀點的翻版。
3.對音樂的本體缺乏關注
當前的音樂欣賞課還有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把音樂欣賞當成一門課外拓展的課,對音樂背后的人物事跡,老師們總是不厭其煩地進行介紹,他們認為這樣做可以激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可恰恰相反的是,學生們對這些內容關注度變多了以后,就失去了對音樂本身的欣賞,這實際上改變了音樂的本體,失去了這門課本來要達到的目的。
二、提升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有效策略
1.激發學生欣賞興趣
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主體,進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喜好和創造力,最后達到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目的。以往的音樂教學里,音樂欣賞課只是讓學生聽聽歌而已,然后讓學生去分析樂曲的力度、情緒、旋律,枯燥無味。這樣使學生處于完全被動的地位,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在音樂教學當中,需要教師去激發小學生的學習樂趣,而激發興趣也要與音樂欣賞本來目的結合起來。但過度地去激發,也可能會導致學生對課程失去興趣。此外,激發的方法不當,也會導致學生沒辦法理解音樂欣賞的本體,無論是采用哪種方式去激發,都要教師結合音樂作品的特點和韻律加以摸索。
2.注重主體,開發多元化學習
教育生態學研究發現,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是改變兒童學習方式,也是培養學生如何獲得終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日常教學當中,教師都知道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老師是指導,但在實際當中,教師是主導沒錯,但學生是主體就是虛,傳統的欣賞教學,往往是學生聽老師講,這種方式,就好比把學生當做容器,即使學生對音樂有興趣,也是建立在被動的基礎之上,所以在教學當中,教師得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3.抓住本體,適時學科滲透
學音樂欣賞要應用音樂語言的手段來學習,一切教學方法都是通過音樂這一藝術情感的,用鮮明的韻律,節奏、優美的和聲等等來表達情誼,就能有效的接觸到學生的感情中樞,震撼他們的心靈,去滲透和激發他們的情感世界。
音樂欣賞教學講究的是,善于分析,去找準教學的切入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從而讓學生更有積極性,更有創造性。
參考文獻:
[1]金亞文.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張肖虎,高 穎.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中小學音樂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
[3]張月美.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之我見[J].成功(教育版),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