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是人與人交流溝通的工具,是師生之間進行思想交流和傳遞知識的重要工具。教師課堂上的語言藝術直接決定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數學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嚴謹、直觀、幽默、形象的特點,以打造更加高效的數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語言藝術;表達
一、數學語言要科學嚴謹
作為一門科學的學科,數學語言不存在模棱兩可的特點。所以,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第一要了解各種數學術語的含義和概念的實質。第二,要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科學的數學術語,特別是在對定理、概念等進行表達的時候。如在講梯形的概念時,要求學生不能說成“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這里丟掉一個“只”字,就把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共性認成了個性。由于小學生有非常強的模仿能力,因此,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的語言就是一個樣板。教師使用了不準確、不規范的語言,將會導致學生不能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必須準確規范地表達數學術語,對學生的數學思維和科學精神進行有效培養。
二、數學語言應具直觀性的特點
小學生認知和接受事物的心理還不成熟,不能像大人那樣透過事物的理性來了解事物的本質,常常都是憑借直觀感性來判斷好惡。教育學理論認為形象比抽象更易于被大腦接受。同樣,形象性的語言比抽象的概念更易于讓小學生接受,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因勢利導,將抽象的哲理或邏輯分析盡可能地融化在具體可感的直觀形象中,多舉些例子,多打些比方,只有這樣,才能直接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性,使小學數學教學有聲有色,效果顯著,從而讓學生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
三、數學語言應充滿幽默感
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教學過程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而玩又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小學生耐心、快樂地在教室坐40分鐘,并在這段時間里學到知識,就需要我們教師下番苦功、動足腦筋。教師上課時要根據學生心理特點運用有趣的教學語言使課堂充滿樂趣。風趣的語言是課堂教學的潤滑劑。富有幽默感的教師,更容易實現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控制。比如有位教師在講混合運算的順序時是這樣處理的:小括號是老大,乘除是老二,加減是老三,這樣學生很容易掌握了運算順序。幽默的教學語言,絕不只是為了博得學生一笑,它在給學生以愉快歡悅的同時,促使學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從而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四、數學語言表達要體現尊重與和諧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上,教師往往是以命令的方式來組織學生進行數學學習,必須在教師指定的框架內完成課堂教學,學生完全沒有自由來決定自己的學習方向與進度。這與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數學教學是背道而馳的。在新課程下的數學課堂應是師生平等的,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來開展教學活動,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構建和諧、高效的數學教學環境,提高教學質量。如在課堂上,教師應摒棄以往生硬、命令式的語言表達方式,而用“大家應向某某同學學習,學習他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的精神” 等,教師只有以這平等、尊重的語氣來與學生溝通交流,才能使學生體會到自己的重要性,學會尊重教師,拉師生間的距離,最大限度調動孩子們的學習激情,使師生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增強學習的凝聚力,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極大提升。
五、數學課堂要發揮肢體語言的作用
數學基礎知識本身往往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點,在課堂上,教師很難單憑教學語言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時,合理發揮肢體語言潤物細無聲的藝術作用,可以有效彌補有聲語言的不足。例如在學習面積單位的時候,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三個面積單位的概念較抽象,學生很難正確區分。教師可巧妙地運用肢體語言來解釋:1平方厘米是一個指甲蓋的大小,1平方分米是一個手掌的大小,1平方米是半個講臺的大小。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生清晰形象地建立起了面積單位的概念。
參考文獻:
[1]羅增儒.數學教學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小學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王世枚,劉先覺.教師教學語言藝術探析[J].繼續教育研究,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