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各國越來越關注北極航線可能帶來的利益,這使各國將北極列為其對外戰略部署的重點,這將可能引起新的地緣政治競爭。北極目前的地緣政治局勢可劃分為三個利益集團,環北極八國所組成的北極理事會與既得利益的大國表現出明顯的排他性,這對中國參與北極航線的開發造成了不利影響。本文分析北極航線可能會給中國帶來的影響,嘗試提出中國可以實行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北極航線;地緣政治;應對措施
一、北極航線戰略地位的重要性
北極區域是指北極圈以北的廣闊地區,其面積約占全球總面積的8%。北極地區擁有豐富的石油及天然氣。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北極冰層的加速融化使北極航線的開發具有更大的可能性。本來就具有復雜海權爭端的北極地區更成為各國博弈的焦點。
一旦北極航道完全開通,將比傳統的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節省3000~5000海里的航程,這將直接改變目前世界貿易的格局,進而影響直接地緣政治格局。從世界經濟格局來分析, 北極航道開通后,北極將會成為海洋運輸的重要樞紐,世界貿易中心將進一步由低緯度海域向近北極國家轉移。由于近北極國家大多為發達國家,本身就是世界貿易格局的受益者,若世界貿易中心繼續北移,將會使世界貿易中的不平等更為嚴重。中國屬于近北極國家中的一員,因此這對于中國而言既是一個極大的機遇,但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北極航線的開通又可能會成為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阻礙。從地緣政治角度來分析,北極航線的開通將會使北極成為戰略要道,掌控北極航線歸屬權的國家就掌握了控制世界經濟的新鑰匙。因此,大國出于其對霸權的追求,有意于謀求北極航線的控制。
總體而言,北極在全球戰略格局中的地位正隨著北極航線的進一步開發而越來越重要。
二、北極航線的利益相關者
1.三個利益集團
從目前北極航線的地緣政治局勢來看,其地緣政治格局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利益集團。
(1)以俄羅斯為首的環北極國家。這些環北極國家對爭奪北極航線的管轄權具有絕對的地理優勢。事實上,俄羅斯和加拿大分別控制了北極的西北航道和東北航道。這些國家對北極的治理問題表現出明顯的排他性,其行為嚴重影響其他國家參與到北極事務的治理之中,這樣的行為將會激化地緣政治的競爭。這對于北極的安全而言十分危險。
(2)以美國為首的利益集團。這一利益集團中的國家不具備絕對的地理優勢,在北極事務的治理中只具有部分發言權。這些國家以“全人類的沿海線權益”的說辭來包裝自己的真實目的。這一利益集團主張將北極航線視作國際航線,反對環北極國家完全掌握對北極航線的控制權。
(3)其他非北極圈國家。這一集團在爭取北極航線權益的競爭中不具備任何地理優勢,因此這些國家在北極治理問題中缺少發言權。這一集團將北極航線視作全人類的航線。中國正處于這一利益集團之中。事實上,就目前的國際態勢而言,北極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因此這些國家不應當被排斥在治理北極的團體之外。北極航線的安全問題離不開這些國家的參與。
2.北極目前的地緣政治局勢
長期以來,北極區域的環北極大國在這一地區進行搶奪。俄羅斯、加拿大、美國等國都將北極航線列為國家總體對外戰略中的重點。
俄羅斯早在20世紀30年代的蘇聯時期就開始對東北航線加強建設,但是迫于氣候原因并未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但近百年來俄羅斯從未停止過對東北航道的控制。目前,針對東北航線,俄羅斯制定了一系列航行規則。除此之外,俄羅斯此前在北極附近的海域進行的導彈試射等一系列行為都表明俄羅斯對北極航線的主權主張。
與俄羅斯相比,加拿大的行為并沒有那么激烈。1970年頒布的《北極水域污染防治法》是加拿大防治北極海域污染的重要國內立法。這是加拿大顯示其對西北航道主權的方式。除此之外, 加拿大還曾在北極地區舉行過大規模的軍事演習。這些行為都可以看出加拿大對西北航線的實際掌控。
美國作為超級大國,不可能在北極問題中置身事外。美國借助其強大的軍事優勢,堅決維護其在北極戰略格局中的地位。冷戰時期,美國就開始關注其在北極的權益問題。1994年美國出臺了若干與北極相關的對外戰略。目前,美國雖然處于戰略緊縮狀態,但仍對北極事務極為重視,從2013年相繼出臺的《北極地區國家戰略》和《國防部北極戰略》可以看出這一點。
除此之外,環北極八國于1996年于加拿大建立了北極理事會,其目標是為了實現北極的區域治理。以上三個國家的目標是憑借其地緣優勢與國力,最大化本國的利益,而北極理事會則更注重區域內國家間的平等合作,共同處理北極區域內的各項事務。
但無論是在地緣政治影響下的大國,還是主張共同處理北極事務的北極理事會,都呈現出明顯的排他性。而北極區域治理是全球共同的問題,這些行為體的排他性會對北極區域治理具有明顯的負面影響。這也是中國參與北極事務所遇到的嚴峻的現實困境。
三、北極航線對中國的影響
從外交角度來說,2015年3月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外交倡議。共建“一帶一路”致力于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北極航線為這一目標的實現提供了發展機會。對于航道沿岸國家而言,北極航線將增進這些國家的基礎建設,能夠促進這些國家本身的貿易運輸;對于航道使用國家而言,北極航線的開通將會縮短航程,節約運輸成本。這符合中國“一帶一路”共同發展的目標。中國與航道沿線國家合作,共同開發北極航道也有利于加強中國與這些國家的政治互信,這對中國的外交、經貿格局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從經濟角度來講,目前對外出口的貿易額在中國經濟格局中占據重要地位,而海運則是我國對外運輸的主要方式。通過北極將有利于縮短中國與西歐以及北美之間貿易的航程和時間,節約運輸成本。這將給中國對外貿易提供巨大的價格優勢。這將改變中國目前的經濟格局和產業分布。環北極國家具有豐富的油氣資源。環北極地區將會成為中國進口油氣資源的進口方。另一方面,由于北極航線的開通可促進中國海運行業的發展,中國沿海或將誕生更大的港口。一旦形成大規模的港口,其影響將會輻射至內陸地區,這對于中國的經濟發展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從安全角度來講,傳統航道需要通過巴拿馬運河、馬六甲海峽等政治高度敏感的地區,而北極航線還沒有這些問題,因此安全也是北極航線的競爭優勢。
北極航線的開發也會為中國帶來一定的非傳統安全隱患,主要來自經濟方面。由于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因此我國在世界貿易體系中處于被動的地位。北極航線的開通將會促使世界經濟中心的北移,我國與這些國家的貿易交往過程中的不平等也會加劇,這就為中國的經濟安全帶來了隱患。另外,北極航線開通后,將會對中國沿海地區,尤其是北方的港口城市的經濟帶來積極的影響,中國的貿易中心就有北移的可能。這樣一來,可能會造成中國南北兩方經濟發展不均衡,加大國內企業直接的競爭。除了南北方的差距,北極航線給中國經濟所帶來的刺激還可能會加劇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的經濟水平差距。
四、中國的應對措施
由于長期以來中國對北極地區缺乏關注,而俄羅斯、美國等大國長期以來一直在經營其在北極的權益,因此對于中國來說,要在北極事務上獲取發言權是一件不易的事情。然而北極航線所能給中國帶來的經濟利益十分可觀,因此中國勢必要盡早爭取在北極問題上的發言權。另一方面,“一帶一路”的外交戰略也要求我國開拓更多與其他國家進行經貿關系的渠道。北極航線的開通將大大地促進我國與歐美大國以及其他航線沿岸國家的政治互信和經濟交往。
中國屬于上文所說的第三種利益集團,本身不具備地理優勢,因此我國要爭取北極地區的發言權,就必須站在全人類利益的角度,堅持北極航線對外開放,反對環北極國家掌握對北極航線的絕對控制權。基于此,中國的應對措施可包含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由于目前中國在北極問題上的研究中實際分析多于理論建設,因此中國應當在對北極問題的研究中,更多關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為我國介入北極問題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這是我國將北極列入我國戰略布局的基礎條件。
第二,從法理的角度,中國應當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堅持以下原則:北極屬于公海,屬于全人類,要求各國平等地使用北極航道,共同分享北極豐富的資源。目前,該公約對北極問題缺乏針對性,我國應當積極參與到管理北極問題的制度建設中去,保障中國在北極問題上的權益。這有利于降低北極區域地緣政治競爭激化的危險性,符合中國致力于為世界和平做貢獻的外交訴求。
第三,中國應當積極參與到北極相關國家政治間的互動與交往中,創建穩固的外交關系,為中國海洋強國建設的發展提供保障。這也符合中國“一帶一路”的外交戰略。
第四,為保障本國的利益,中國應當加強對海軍的建設。一方面,強大的海軍建設可以保障北極航線的運輸安全;另一方面,強大的海洋軍事力量將會是中國爭取在北極航線的合理權益的物質后盾。北極問題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其地緣政治競爭隨時可能被激化。一旦戰爭爆發,中國海軍應當有能力保障本國在北極地區的權益。這并不違背中國的和平外交的原則。
第五,針對北極航線對中國經濟可能造成的影響,做出相應的政策應對。一方面,對于將來中國可能會出現的南北發展不平衡、沿海內陸發展不平衡等經濟問題,中國應當提前進行適當的政策引導。比如政策鼓勵南方發展新的產業,減少將來航運中心北移后對南方經濟造成的沖擊。另一方面,北極航運需要的貨船必須要具備破冰等技術,中國應當提前通過政策鼓勵,發展相關的技術,如此才能在北極航線的開發中獲得先機。
參考文獻:
[1]李振福.北極航線地緣政治格局演變的動力機制研究[J].內蒙古社會科學,2011(1).
[2]鄒磊磊,黃碩琳,付 玉.大西北航道與俄羅斯北方海航道管理的對比研究[J].極地研究,201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