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理性與邏輯并行的學科,對學生的思維要求較高,一些初中學生由于認知水平和思維水平方面的原因,會對數學學科產生敬畏心理。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挖掘數學中美的因子,讓學生體會數學不一樣的魅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美;策略
人類在認識和改造自然的基礎上不斷地發展,這個過程是一個審美的過程,審美是無處不在的。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也存在著“美”的因素,雖然數學以邏輯思維為主,但是數學教學中充滿著無窮的魅力。
一、展示數學的外在美
1.滲透數學的對稱美
對稱美在幾何圖形中也有充分的體現,如黃金分割是一種線段的對稱美的體現,在藝術繪畫、建筑設計等眾多領域都有黃金分割知識的體現。此外,函數知識中也有對稱美的體現,如二次函數的圖象等就是軸對稱圖形。再如就運算關系而言,互逆運算就是一種對稱美的體現。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中,對稱美是無處不在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發現這些對稱美,同時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幫助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美的享受。
2.滲透數學的圖形美
初中數學教材中,有很多知識都體現了數學教學的圖形美,尤其是在幾何圖形的教學中,圖形美的教學素材隨處可見,教師在教學中要仔細地研究教材,認真分析學生的發展需要,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能夠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如教師在教學中給出學生3個圓、3個三角形和3條平行線,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將這些圖形重新組合為具有創意的圖形。同時要寫解說詞,讓其他同學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這一圖形的基本情況。學生可以先自己組合,然后進行小組合作和交流,在交流合作中獲得更多的啟發和靈感,然后在全班選出最具有創意的學生作品進行展示,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引導學生認識到數學圖形的力量,即運用最簡單的圖形通過有機、合理的整合也能夠創造出美麗的圖形,讓學生們加深對數學的了解,從而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3.滲透數學的簡潔美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一題多解的問題有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從多種解題方法中找出最為簡潔高效的解題方法,將某些代數問題用幾何的方法簡單求出,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簡潔美。
二、挖掘數學的內在美
1.挖掘數學的邏輯美
數學的美主要是因為數學是以邏輯思維為主要特征的學科,邏輯思維是數學學科本身固有的,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必須通過學生或教師辛苦的勞動才能夠在學習中體會到數學的美。
2.體會數學的生活美
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生活,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數學的生活之美。如數學的簡潔之美在生活中有廣泛的運用,磅秤、錢幣都是數學簡潔性的體現。再如,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常常需要測量建筑物兩墻之間所成的夾角,但是不能夠進入建筑物內,可用數學知識中的鄰補角或者是對頂角知識來幫助測量。木工師傅在用角尺畫平行線的時候運用的是同位角相等和兩直線平行的原理。在測量河的寬度的時候運用三角形的全等或者是相似的知識。再如,在購買高跟鞋的時候可根據黃金分割的比例進行,計算主持人在舞臺上的最佳位置等等。
3.體悟數學的文化美
數學既是物質文明的基礎,也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在詩歌“一去二三里……八九十枝花”中,作者巧妙地運用十個數字,將恬靜、淡雅的田園景色展現在人們眼前,讓人們產生無限的遐想和神往。此外,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體會到數學史的偉大,將數學史與數學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感受完整的、全面的數學教學方法,在習得知識的同時,樹立大數學學習觀。引導學生在了解數學歷史中對數學形成較為全面系統的認識。
總之,在初中數學中滲透數學美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能夠使學生在學會數學基礎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充分發揮美學教育的功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自信心,加深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麥穗明.將數學美進行到底——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數學美[J].中學數學研究(華南師范大學), 2015(6).
[2]管冠華.數學之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