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才能做到“輕負擔,高質量”。通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本文將通過小學英語課堂觀察及分析,找出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從而找到進一步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策略;有效性
課堂是更好地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其中提問又是整個課堂的導向,有效課堂提問的重要途徑是幫助學生學習新知,領會新知,探索新知及鞏固新知。然而,目前的小學英語課堂提問中,卻存在只用“Yes”或“No”來回答教師提出的多而不精的問題,提問過于呆板、僵硬,評價學生的答案過于隨意、缺乏啟發性等諸多問題,下面筆者將提幾點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建議。
一、充分利用課堂導入的契機,抓住新舊知識的銜接點進行提問
根據從舊知識過渡到新知識的原則進行提問,打消了學生的焦慮,又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從而在學生的心理建構和課堂內容之間搭起了橋梁,自然而巧妙地導入到新課內容,再進一步針對性地追問,新知識的導入就水到渠成了。
例如:我在教“colour(顏色)”這一課時,用提問導入新課。
結合新課內容,我就設計了以下問題:(教師指著已經學過的兩幅圖片問學生):“What is it?-It is an apple.-What colour is the apple? It is red. What is this?It is a bus. What colour is the bus?-It is blue.”這樣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新授內容中有關顏色的單詞和問句。這樣由舊知導入新知,既符合小學生年齡和心理特征,也符合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同時開拓了學生思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問題的答案。
二、充分注意提問的全面性、層次性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需要考慮到全體學生,然而每個學生又是獨立的個體,因此要做到對不同水平、不同心態、不同性格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提問方式,做到點面結合,因材施教,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案例1:在教學PEP6 Unit2 “My favorite season”的時候我做了這樣的問題設計:
T:I like spring ,do you like spring?
S:Yes,I do./No, I don't.(后進生)
T: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S:I like...(一般學生)
T: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S: It's always...(一般學生)
T:Why do you like...?
S:Because I can...(尖子生)
這兼顧了不同層次學生的提問,既有利于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充分對師生互動的精彩之處進行提問
小學英語課堂是互動、多元的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小插曲,所以,教師要大膽地突破自己預設的框架,對于學生意料之外的問題,要給予積極的回應及主動追問,以睿智的提問,開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燃燒創新的火花,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
案例2:《牛津小學英語》 Unit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的教學片段如下。
S1: Excuse m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park with me?
T: Go to the park? Yes, I’d love to. But now? Shall we go to the park now?(學生的主動邀請這一行為,出乎教師的意料)
S1: No.
T: When are we going to the park? After class, right?
S1: At the weekend.
T: At the weekend. Ok, thank you. Sit down, please. So we’re going to…
(學生得意一笑,非常開心地坐下)
在之后的教學中,教師不失時機地繼續追問學生:“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對本課所學將來時的新句型進行有效操練。
教師在課堂上的有效提問,可以敏銳地獲取學生的生成信息,促進學生進一步思考,開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只要我們在英語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心理特征,掌握提問的方法,就一定可以打造高效率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張效民,禹 明.新課程課堂教學案例[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
[2]溫滿玉,蘇劍芳.小學英語課程實施與案例分析[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