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可是在教學中,卻存在著很多問題。不少教師在教學時,采取一種最為直接的方法,即先引出課題,然后學生學習生字。這種識字方式程序化、抽象化,學生感覺索然無味,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學生識字能力提出了些許建議。
關鍵詞:識字教學;小學生;情境
一、激趣開智,題眼引入
成功的課堂,一定是學生學習高度自覺的課堂,教師應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出生字,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努力創設“課伊始,生亦入”的良好教學氛圍。
如,教學《棉花姑娘》時,我設計了這樣的趣味引入。師(視頻出示棉花地):“認識嗎?”(有這方面生活經驗的學生簡要介紹。)出示棉花,讓學生看、摸。然后說一說,棉花是什么樣子的。(以顏色、形狀、感覺等為切入點)教師適時小結:“文中把棉花當做人來寫,并給它起一個動聽的名字。棉花是植物的一種,因此是木字旁;它通常是白色的,用它做毛巾可舒服了。”板書“棉”。引導學生:“你們喜歡它嗎?喜歡它的哪個方面呢?”
課題是文章的眼睛,緊扣題眼創境引入,讓學生如身臨其境,在真實的情境中,有了初步的感知,教師又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在親身的體驗中,對棉花形成了全面的印象。在實際的教學中,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教學進度作適當的補充,利用身邊的資源來體會一下字的偏旁與字的關系,讓學生既掌握了生字,又習得了識字的本領。
又如,教學《稱贊》時,新課伊始,我讓學生觀看了課文的視頻。師:“誰能告訴大家,什么叫稱贊?這個詞有許多小伙伴,你能說出他們的名字嗎?”生:“贊美、夸獎等。”師:“哪位細心的小朋友告訴大家,誰稱贊了誰?”學生回答。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把“刺猬”等詞語和學生一起寫到黑板上,現在孩子們看到的這幾個詞語,已經不是孤零零的幾個字,而是奔騰跳躍的小動物,再來認這幾個詞語,是再容易不過的事了。
二、入情入境,以境引字
中國漢字是方塊字,作為一種表意文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之一。它不應是線條組合的簡單符號,而是集音、形、義、情于一體的生命體。教師如能巧妙創設一種情境,讓學生在美妙的情境中暢游,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蚜、盼、治”是《棉花姑娘》第一自然段中的生字,我讓學生采用入情入境的方法進行感受。師(先出示大片大片綠油油棉花地的場景,再轉到一小片生病的棉花圖)“你們有什么發現?”生:“兩處棉花不一樣。”師:“不一樣體現在什么地方呢?”“猜一猜,是什么原因呢?”適時小結,師(出示蚜蟲圖片):“同學們請看,它就是可惡的蚜蟲,它以吸食植物的汁液為生,它是一種農業害蟲。所以課文說它是……同學們,再來看一看這個‘蚜’字,你們記住它了嗎?”學生自由表達。師: “現在如果你就是那位生了病的棉花姑娘,你心中最最希望做什么?”生:“棉花姑娘心中最想有一位醫生來給她治病啊!”師:“心中最想、最希望的就叫盼望。你有過盼望的時刻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可以是生病中的棉花姑娘著急地睜大眼睛,正在急切地盼望著有一位好醫生來到自己的身邊。對于“治”,學生可以自主查閱相關資料。
三、圖畫渲染,觀察識字
我是這樣教《棉花姑娘》文中的“啄”。師:“誰最先來給棉花姑娘治病的呢?治好了嗎?如果你是棉花姑娘,你會怎么想?心情怎樣?盼來了誰?”生答后共同板書“啄”。師(播放啄木鳥的視頻):“仔細觀察這只鳥與這個字,你有什么發現?”指名生答。師生小結:“啄木鳥給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啄木鳥是益蟲,一天就可以吃掉很多很多害蟲,你能找到害蟲藏在哪兒嗎?”在識字的過程中,始終把學生放在了主體的地位,調動他們的感官,動手,動眼,動腦,學生既記住了生字,又懂得了相關的科學知識。
緊扣漢字的不同特點,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想象,把它融入具體的語境之中,將學文與識字巧妙地融為一體,做到字合詞,詞匯句,句成文。
教學實踐有力地證明:堅持隨文識字,學生的識字效率大幅提高,識字的質量進一步提升,可改變學生們對漢字的看法,學生識字興趣日益濃厚,語文素養也得到了提升。
參考文獻:
[1]薛燕飛.生活,讓識字教學更給力[J].網友世界,2013(12).
[2]袁 星.讓識字教學變得更有效[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