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在政府職能部門的指導與支持下,馬鞍山技師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積極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新模式。通過校企合作,實現企業員工進課堂,在兩年的時間內,采用理實一體化、模塊化等多種教學方法完成教學內容,經考核合格后獲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和畢業證書。本文針對此項探索與實踐進行回顧與總結。
關鍵詞:員工;技師;人才培養
一、實施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安徽省馬鞍山市作為皖江城市帶的一座資源型重工業城市,經濟結構急需調整與轉型,由此相關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產生了巨大缺口。根據這一需求,對原崗位人員的能力提升尤為重要與迫切。學院作為本地區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積極申報并獲批成為人才培養定點院校。目前我院與近20家企業達成校企合作協議,開設了維修電工、機修鉗工、數控車工和烹飪四個技師班。通過產學結合、半工半讀等方式,逐步探索出一套可操作性強、收效明顯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二、實施內容
“校企合作員工技師班”培養目標是通過建立和實施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養制度,造就一批具備較高綜合職業素質的高技能人才,實現“明確一個培養機制,取得兩張證書,獲得三方滿意”的社會效應。
三、實施過程
1.我院教學管理人員與相關專業教師深入企業調研
我院抽調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專業教師深入區域內的公司,對企業技術人員進行訪談。通過訪談,了解企業設備生產管理現狀、員工現有的崗位知識結構和技能要求。
2.在政府管理部門的指導下,學校與企業聯合制訂教學計劃
通過調研,經過對反饋信息的綜合分析,我院依據國家職業標準和專業教學要求,結合行業的發展現狀以及符合企業崗位實際情況的操作技能要求,我院與企業組織專家研討,共同制訂符合企業需求的教學計劃。
3.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改革
(1) 理實一體化教學。以學員為主體,以實踐為主導,依據模塊內容把理論知識和技能訓練有機結合起來,在一體化教室、實訓(驗)室將教學內容以課題的形式展現,完成教學任務。
(2)模塊化教學。采用理實相結合、模塊一體化的教學方法,緊扣技師培養目標,以提高學員專業技能為目的,以實踐技能教學為主線,合理劃分教學模塊,建立課程之間的有機聯系。
(3)信息化教學。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使教學環節實現數字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4.創新學員考核評價方式
①課程采用模塊化考核方式,技師論文采用答辯形式;②部分子模塊也采用以賽代考的考核方式;③綜合實踐采用企業實踐考核的方式進行。
四、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
1.發現的問題
①工學矛盾突出;②學員的知識和技能基礎不統一; ③學習與生產脫節;④學員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2.解決策略
(1)以政府為主導,校企合作辦學,促進人才培養機制的形成。政府對企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鼓勵企業選拔優秀員工參與培訓,以提高相關技能。建立和創新“政府主導+校企合作辦學”體制,完善校企合作工作委員會制度,加大政府主導、統籌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內涵發展、創新發展、特色發展的機制。
(2)加強課程體系的建設和合理選用教材。根據已制訂的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合作共同制訂出具有適合企業發展的課程體系。在教材選擇上既要突出技能性和實用性,也要保證一定的理論性。
(3)提升員工技師人才的核心價值觀。加強企業員工的創新能力教育和實踐和教育,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和核心價值觀,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與企業發展的內在聯系,引導應用型技術人才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孫奎洲,周金宇.“學士+技師”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1): 81-83.
[2]龍德毅.工學結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1,(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