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是初中教育的重要內容,但由于該學科屬于新興學科,師生對其特殊性的認識均稍顯不足,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很難取得理想成效。鑒于該學科綜合性強,對學生實踐能力要求高,在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加強引導,使學生積極進行實踐操作。同時,對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教師應注意改善教學方法,既要求同,也要求異。本文立足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對求同與求異的方法作了具體闡述。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求同;求異
一、“求同”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求同”,指的就是用相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因而,“求同”在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還能夠幫助學生將知識系統串聯起來,發現問題之間的聯系,做到學以致用。
1.明確實質
與一般的初中課程不同,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需要軟件的輔助。目前可用作信息技術教學輔助的軟件有很多種,教師只能選擇其中幾種,這樣一來,即使學生對已教過的軟件掌握得很好,但在遇到其他不熟悉的軟件時,則會因為以前沒有接觸過而不知該如何操作。要想避免出現此種情況,在教學中教師就要重視帶領學生總結經驗,找到使用這些軟件的規律,幫助學生掌握使用技巧。問題有很多種表現形式,只要能夠抓住實質、明確規則,解決問題就不再是難題。歸納和總結是一種很好的反思方式,有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這個環節,通過及時總結,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能力遷移
信息技術教學中,很多新問題都可以用舊方法解決,但解決的過程中就涉及能力的“遷移”問題。在學生可以解決一些問題的時候,實際上其已經基本上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了如何運用相關知識;但這一點是非常抽象的,學生本人很多時候并沒有意識到。而教師的任務就是在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的同時,幫助其實現能力的遷移。舉個例子來講,學生在經過一段時期的學習后,基本掌握了教學常用軟件的使用方法,接觸新軟件的時候,對其中涉及的簡單操作方法實際上是比較熟悉的,比如保存文件等。但是由于新軟件令學生感到陌生,他們在遇到這個步驟的時候,第一時間往往反應不過來,所以教師就要及時地啟發和引導學生回憶之前的操作。這樣就可以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利用軟件使用規則快速掌握新軟件的操作方法。能力遷移過程中,教師應做好引導工作,將問題交給學生自己去探究,找到解決的辦法,教師只充當輔助者的角色。
二、“求異”
從本質上來說,“求異”實際上就是“殊途同歸”。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對于同一個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常規方法之外,探索新的實現方法,這就要求教師重視鼓勵創新。
1.鼓勵創新
初中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決定了他們思維水平,對于教學中的問題,他們經常會提出一些非常規的解決辦法。這一點對信息技術課程來講是具有很大益處的,教師應善于引導,將他們的好奇心轉移到學習上來。以“Word”為例,“復制”的一般方法是點擊右鍵獲取菜單,再點擊“復制”選項來實現。但是,除了這種辦法,還可以通過“Ctrl+C”或者“編輯”中的復制選項來實現。盡管實現的路徑不同,但最終這些辦法都同樣實現了“復制”的目的,足以說明信息技術教學中鼓勵創新是完全可行的。
2.擇優
問題的解決方式不止一種,但不同方法間卻存在效率高低與操作難易度的差別。信息技術教學要考慮成效,所以,在鼓勵創新的基礎上,還要重視擇優,以保證效率。以數據統計的相關內容為例,在數據相對較少的情況下,求和可借助計算器來實現,效率尚可;但是,在數據非常多的情況下,此種方法則明顯不如函數法。因而,在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過程中,應根據實際問題靈活選擇解決方法。
總之,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通過“求同”與“求異”兩種方法來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在具體操作中,求同需要經過明確實質、能力遷移兩個步驟來實現,而求異則需要鼓勵創新和擇優兩項流程,二者的共同點在于都需要教師改進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孫秋林.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游戲化教學的應用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22):258-259.
[2]張 彥.如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