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大學生就業和社會需求為導向,提出了信息素養教育的創新策略,包括信息素養教育與大學生第二課堂、大學生第二專業自學機制、短期信息檢索培訓、信息素養教育與專業課程相結合這四個方面。通過研究分析這四個方面的內容,以期為大學生就業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素養教育;職業生涯;大學生就業;信息能力
一 、信息素養教育對大學生的重要意義
信息社會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信息社會為人類帶來了便利,人們可以在沒有空間、時間限制的情況下獲取信息。信息社會在為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即信息污染、信息犯罪、信息侵權等問題。
18~24歲是職業生涯的探索階段, 無論是處于職業規劃過程中的大學生還是已參加工作的畢業生,其職業生涯具有強大的探索性。1999年開始高校擴招,大學生的數量急劇增長,令一些冷門專業或是低層次學歷的學生在就業方面處于劣勢。大學生獲取招聘信息的渠道不多,獲取的職業信息有限,對信息的辨識能力也有待提高。在大學生中開展信息素養教育,能讓大學生迅速找出準確、有效、相關的就業信息,實現良好就業。
大學生通過對招聘信息、熱門領域等方面的信息檢索,可以準確得出就業趨勢,迎合社會需求,找準就業方向,認清就業形勢,為自身就業精準定位。
二 、以大學生就業為導向進行信息素養教育
1.以各類信息資源為基礎,拓展在校大學生第二課堂
所謂第二課堂,是相對于第一課堂而言,是指在教育計劃規定的必修課程之外,以育人為宗旨,以培訓學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重點,以豐富的資源和空間為載體而開展的系列開放性活動。
信息是現代社會資源體系中的重要資源,對信息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的能力是現代社會的基本能力。因此,以各類信息資源為基礎拓展在校大學生第二課堂,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充分利用傳統文獻信息資源開展相關活動。傳統文獻信息資源主要為刻寫型、印刷型、試聽型、微縮型文獻信息資源,本文主要介紹印刷型文獻信息資源中的圖書資源。大學時期是積累知識、學習技能的重要階段,而閱讀是最簡單最見效的方式,它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寬知識領域,培養各種興趣。
(2)大力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第一,網絡信息資源的內容豐富,更新速度快,有效的信息檢索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與就業。第二,網絡信息資源的質量良莠不齊,學生應該具備鑒別垃圾信息、虛假信息的能力。第三,網絡監管環境并不完善,有關信息道德、信息犯罪的教育必不可少,具體來說,學校可開展信息檢索培訓、信息道德教育、信息法律傳授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判斷和選擇能力,以更好地適應信息化社會。
(3)利用智力型信息資源,為學生進行實踐指導。智力型信息資源是指存儲在人腦中的各類知識、技能和經驗。學校通過邀請各界專業人士舉辦講座、座談等活動,將一些經驗、技能等智力型信息資源傳授給學生,與傳統文獻信息資源相比這種資源更具有靈活性、針對性、實踐性,特別是對于只學習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從未走入工作崗位的大學生而言,實踐、技巧及經驗正是他們所需要學習的。
2.結合大學生第二專業自學進行信息素養教育與實踐
對于大學生來說,其時間、精力充足,擁有學校各類資源,具有學習第二專業的硬性條件。同時第二專業的學習還有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就業方面更具優勢,而良好的信息素養教育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第二專業自學。
(1)在專業選擇方面,通過對社會人才需求、就業趨勢、熱門領域等方面相關信息的檢索,慎重選擇自學的第二專業,能夠有效地避免第二專業選擇時出現盲目性、跟風性等問題。
(2)在學習資料的獲取方面,信息素養教育可以讓學生學會鑒別、挑選合適、權威的書籍,通過多種渠道獲取相關信息,特別是學校圖書館資源以及網絡免費開放存取的學術信息資源。
(3)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學生可以通過檢索相關學術視頻資料、案例經驗等進行學習,還能夠通過互聯網與教師聯系進行咨詢解惑,這種方式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為學生第二專業的自學提供了便利。
3.開展大學生就業信息檢索短期培訓
對于就業的大學生來說,如何在眾多的招聘信息中找到需要的信息資源變得尤其重要。針對這個群體的信息檢索培訓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與學習信息檢索理論相比,開展大學生就業信息檢索短期培訓更加注重信息檢索技能的培訓,如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術,檢索方法的選擇等。
(2)加強學生對信息鑒別能力的培訓,能夠有效地分辨真假信息,降低大學生受虛假招聘信息欺騙的風險。
(3)著重針對就業相關信息檢索途徑的培訓,主要是招聘網絡信息資源。
4.在職業規劃的前提下,將信息素養融入各專業課程學習中
(1)教師在課程中應鼓勵學生使用文獻資源進行資料查找,避免使用網絡搜索引擎。在課程中通常需要學生完成作業,并查詢大量的資料,此時教師應該向學生傳授相關信息獲取、檢索、鑒別、評價等方面的內容,以獲取文獻信息為主;避免過分使用搜索引擎,以拓寬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通過獲取專業權威信息,學生能夠有效地掌握專業課程的內容與趨勢,更好地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及就業能力。
(2)與思想道德相關課程應該加入信息道德相關內容。學校有關思想道德的課程中,應加入知識產權意識、信息犯罪、信息法律法規等內容,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培養信息道德意識。
(3)將信息檢索、獲取等相關內容滲透到計算機課程中。對數字信息資源的獲取離不開計算機技術,因此,在使用任何計算機的實習課程中,都將信息檢索這一內容滲透到課程中去,鍛煉學生熟練使用計算機檢索的能力,以提高學生對圖書館網站數據庫及網絡免費開放獲取的學術信息的使用能力。特別是在已制訂好職業規劃的前提下,大學生可以通過信息檢索獲取相關信息, 把握行業發展趨勢,了解社會就業需求。
三 、結語
在未來的信息社會中,高校應該更加注重對學生信息素養的教育,將學生培養成在信息化社會中具有良好信息素質的人。特別是對大學生終身教育及職業生涯來說,信息素養教育能夠幫助他們完善知識結構,發揮個人潛能,提高就業能力,是大學生需要接受的教育。
參考文獻:
[1]丁 丹,王芝華.高校第二課堂育人模式探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08,29(2):103-105.
[2]周曉英,宛 玲.信息資源管理[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2.
[3]龔呈卉,芮 青.淺談信息檢索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J].科技信息,2009,(34).
[4]李志河.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5]孫建軍,鄭建明.面向21世紀的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0,(6):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