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新課改的實施和落實,是以“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為教學宗旨和前提的。面對傳統教學方式的單一、死板,教學收效差的現狀,我們必須要轉變陳舊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教學內容的豐富和教學形式的簡化。本文將對初中政治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的方法進行探究。
關鍵詞:以人為本;教學模式;豐富;提高
一、“以學生為本”,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新時期的教育體制改革中,重點強調了“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的教學宗旨,要求把“素質教育”和“以學生為本”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將這一理念加以落實,實現角色的互換。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營造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學習氛圍,不再只做知識的傳授者、學生的管理者,應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宰”。
同時,想要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不僅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形式師生共同學習的氛圍。在課下,教師應積極加入到學生的課余生活中去,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增進彼此的感情,建立互相關心、互相包容的新型師生關系。
二、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趣味性
1.情境的引入
因日常發生的瑣事有更容易被人記憶的特點,在教學中,可以對事件的背景和人物的設立進行編排,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課堂更加生動。
2.時事政治的引入
導入國內外的大事件,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就其中的觀點進行討論。同時,老師也可以在課余時間組織辯論賽,讓學生自主收集對自己有利的辯證詞。
3.發散思維的引入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讓學生根據一個新學的知識點,聯想曾經學過的與之相關或是相近的知識點,看誰聯想到的更多,從而不斷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反復記憶,還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三、推進現代化教學方式
有心理學者曾指出,單純重復對同一個對象進行記憶后,人的注意力會隨著記憶次數的而增多越來越弱,很難產生心理需要;但一個全新的對象,則會引起人大腦神經的興奮,使之產生興趣。
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學中,老師可摒棄以往反復背誦的記憶方式,改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利用生動的視頻、動畫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
四、鼓勵式教學
老師的鼓勵和贊揚,對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很好的激勵作用。因此,老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在細節上的觀察。很小的進步也可能是學生刻苦努力后的結果。基于此,老師應給予充分的肯定,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并可以把這種喜悅帶到日后的學習過程中,形成良性循環,更有利于學生未來的學習發展。一次表揚、一個肯定的目光、一個會心的笑容,都有可能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師通過鼓勵式的教學,可以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更能促進學生學習進步,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讓學生愛上課堂。
五、不以成績作為學生評價的唯一標準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成績的好壞常常作為老師評判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成績好的學生會更受到老師的喜歡。而成績稍差些的學生,會因為成績不好、作業不工整、上課不注意聽講等問題而受到老師和家長的責備,有時甚至受到嘲諷和打擊,造成這些學生產生厭學、棄學心理,成績越來越差,極易產生逆反心理,逃課、翹課等問題頻頻發生。
因此,筆者認為,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材施教”,找到每個學生的學習長處,并對其優點進行表揚和鼓勵。與此同時,可根據學生各自不同的優勢有針對性地教學。如將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讓學習強的帶動學習弱的,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綜上所述,初中政治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應“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孫海云.淺析高中政治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4,(35):143.
[2]武傳增.淺談初中政治教學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