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中西方交際為視角,對中西方禁忌語進行比較研究分析。首先對禁忌語的定義進行仔細考究,將針對禁忌語存在的幾種重要領域加以詳細分析和研究,總結禁忌語的應用功能,即人們在交流中要如何避免使用禁忌語以及怎樣正確使用禁忌語。最后指出禁忌語在中西方交流中所表現出的差異、所折射出的文化差異以及如何科學地面對這一語言禁區。
關鍵詞:禁忌語;交流;差異
語言不僅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國家會有不同的語言禁忌。了解中西方語言禁忌文化的異同對中西方文化交流有重要意義。Taboo,原意為需要極端注意的事,同其對應的漢語即為“禁忌”。人類社會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它也在發生變化, 當前代表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忌諱或者禁止說的話語。對于言語禁忌來說,無論是西方國家還是我國,都具有十分廣泛的涉及范圍,幾乎無處不在。而由于中西方在文化方面的差異,在日常交流中要注重言語禁忌方面的注意事項。
一、禁忌語比較
1.隱私禁忌
根據文化的不同,中西方對隱私有不同的理解。在西方,人們對隱私非常重視,除非本人愿意,否則,在交往時西方人不會涉及財產、身體狀況、年齡以及信仰等話題,如果在交流中涉及以上隱私,會引起對方的不快甚至反感。而在中國,很多隱私則成為平常交流時非常常見的一類話題,如家庭、子女以及年齡等,非常普遍。
2.種族歧視
在美國英語中,種族歧視語非常敏感,尤其是在近年來黑人地位不斷提升的情況下,以往對少數民族的種族歧視語以及描述黑人的語言也變得更加敏感,如niggruh就是侮辱性非常強的禁忌語,而boy以及Negro則成為半禁忌語。目前,人們在談到黑人時往往會使用Colored people或者Blacks進行描述,在種族歧視方面也不僅僅只局限于黑人,如將猶太人稱之為Kikes,將美籍華人稱之為Chinks等,目前都成為交流中的禁忌語。而在中國,雖然不像美國一樣出現種族歧視方面的問題,但也存在民族方面的問題。而隨著我國的發展,在各民族平等政策的大背景下,很多不利于民族團結的語言正逐漸消亡。
3. 性別歧視語
性別歧視方面,主要是對女性的語言歧視,這也可以說是現今中西方普遍存在的一種非常不合理的現象,而從語言角度來看,它們就成為性別歧視語。在英語中,有很多用動物名稱對女性進行描述,如dog代表“懷有惡意的女人”,mutton代表“放蕩的女人”等。同時,在英語中,也有部分專門針對中老年婦女、且具有輕蔑色彩的詞,如trot代表“老太婆”,hag代表“經常做壞事的老婦人”等。而在漢語中,也具有很多具有性別歧視特征的詞語,如“母老虎”等。
4.侮辱性詞匯
在中西方語言中,侮辱性詞匯也是非常常見的。在英語中,這部分詞匯通常由4個字母組成,如“shit”“hell”等詞。對于這部分詞匯來說,都是在交流過程中必須注意的,也是嚴禁在電視臺等公眾場所引用的。而在漢語中,關于描述這部分含義的詞語也有很多,同樣需要在交流中加以控制。
二、禁忌語規避方式
在雙方交際中,如果使用了禁忌語,很有可能會導致語言甚至肢體沖突的發生,這不僅達不到交際的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為了避免在交際中出現該種情況,則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第一,要了解交流國家的語言文化背景知識,如該語種人群的宗教信仰、社會習慣以及生活情況等,以此避免在交流中出錯;第二,對于特殊情況,則可以適當選擇部分具有中性特征的詞語進行描述,如以“less developed country”對“落后的國家”進行描述等。同時,也可以通過更為禮貌的方式解決難題,如要想對“老年人”含義進行表達,則需要避免“the old”,而是以“the senior”對其加以代替。通過委婉語的適當應用,不僅能夠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也是尊重他國及他人文化以及價值觀的側面反映,也體現了說話者的素質以及涵養。
三、結束語
禁忌語是各國文化不斷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文化現象,我們每個人在實際交流中應引起重視,把控好局面,通過科學使用禁忌語,從而保持良好的交流氛圍。
參考文獻:
[1]羅海燕.淺析禁忌語與委婉語的中西方文化特征[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5,(6).
[2]李正義.中英文中的“禁忌現象”[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