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將情境教學引入生物化學教育當中,這對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本文介紹了在生物化學教育過程中創設教學情境的概念和意義,并分析了情境教學法在實際教學當中實施的策略。
關鍵詞:創設;生物化學教育;教學情境
一、前言
生物化學是以分子角度研究生命現象及其內在本質的學科,因其研究角度是以分子為基準,其中很多理論和現象都非常抽象難以掌握,所以生物化學教學也就更加需要在其中加入其他方式和手段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充分將學生的主動性調動起來,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成果。
二、創設教學情境的概念和意義
情境教學法的概念是指,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當中,有計劃、有目標地引用或者創建以具體形象作為情境主體,并帶有情感設定、生動有趣的特定場景,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心態和體驗,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教材的內容,從而使學生得到進一步體驗。[1]情境教學法的關鍵作用體現在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思維。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能夠幫助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各種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加速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并學會將理論和實際相互結合,用理論去解決實際問題,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創設教學情境的策略
在實際生物化學課堂中,創建恰當的教學情境需要將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處理,讓課堂知識與所設情境有機融合,使學生充分感知知識帶來的沖擊力和體驗,從而激發濃厚的求知欲望,更為積極和主動進行自主學習,并以此獲得相應的成就感和自信心。[2]
1.創設問題式教學情境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學生主動進行學習活動最好的助推劑,推動學生逐步發現和創新。因此,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設立一些能夠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促使學生進行相關思考,并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如作為一名醫科學生,應引導學生進行相應思考和分析,并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職業素養。以假奶粉造成孩子頭部偏大、四肢短小和身體瘦弱等現象,分析蛋白質的功能,對教材中的蛋白質功能內容進行推導:人體蛋白質是所攝入食物中的蛋白嗎?導入蛋白質的分子構成。最后用蛋白質功能相關的因素將所有問題進行總結。以上一系列問題關聯緊密,一環扣一環,可以一步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分析。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從而將學生引入奇妙的學習探究情境,深入了解和記憶課程內容,并能使學生獲得很大的成就感。
2.創設案例式教學情境
將醫學教學理論同臨床實踐進行關聯的最優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引用實際臨床案例。例如,在講解糖在人體內的代謝這一內容時,可以引入當下發生率較高的糖代謝紊亂(簡稱“糖尿病”)的臨床案例,創設相應的臨床實際流程,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引導。以糖在人體內的重要作用為開端,對糖代謝的正常方式、糖代謝的調整方式、血糖現象的發生和糖代謝功能異常這一系列過程逐一進行推導,讓學生了解糖尿病的病因與知識,讓理論教學不再單調乏味。[3]
3.創設角色代入式教學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還可以通過設置與學生現實生活相連的內容和知識實施情境教學。讓學生在情境中分別對應某一環節,并詳細講解自身相應的內容。角色代入這一情境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處于高度活躍和集中的狀態,因此對相關知識的記憶會更加深刻,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成果有著非常明顯的作用和意義。
四、結論
恰當創建與教學內容相符的教學情境方式是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將情境教學方法引入生物化學的教學實踐當中,通過設置問題、引用臨床案例和建立角色代入等方式創設教學情境,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樹立學生職業素養和責任感等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和意義。
參考文獻:
[1]葛 蔚,唐 超,孫 陽.教育信息化條件下問題性教學模式在生物化學課程教學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3,(3).
[2]劉玉蓮,紀朋艷,李慶華,等.任務型教學法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26):157-159.
[3]陳麗華,曹可生,等.應用型人才培養在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中的體現[J].廣州化工, 2016,(4):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