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要充分把握好小學生這一群體活潑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特性,做到有的放矢。對于小學生而言,興趣能很好地激發學習動力,教師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就能很好地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在教學中帶入生活情境的教學方式比傳統的、枯燥的數學教學方式更容易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小學生能更好地主動理解吸收數學知識。本文將探討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教學的意義和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情境;教學策略
一、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
1.調動小學生學習興趣
利用生活情景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具有調動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意義。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小學生對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常常會出現難以理解的情況,從而就會導致產生厭煩、懈怠情緒,這樣就很難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進一步學習計劃的順利進行。而教師利用生活情景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就能充分地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就會認為數學不再只是筆頭上的枯燥運算,而是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觸到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2.具象化抽象的數學知識
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具有具象化抽象的數學知識的意義。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是不能和心智成熟的成年人相比的,針對具體的數學問題,小學生還能夠勉強理解,但是一旦涉及純理論的概念原理的學習時,一些小學生就會不太容易接受,而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就能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具象化。比如,教師在講解單位換算時,就可以拿5個500毫升裝的可樂和1個2.5升裝的空可樂瓶,讓學生自己動手把5瓶小可樂倒入一個大瓶子里,看是不是剛好能夠裝得下,這樣就可以讓小學生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并認識到升與毫升的換算關系。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就能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具象化,其教學效果明顯。
二、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策略
1.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內容貼近生活實際
數學來源于生活,用心觀察生活,就會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教師在課堂上講授數學知識時,把講授內容貼近生活實際,可以達到便于學生理解知識的目的。讓小學生去關注生活,把課堂中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與真實的生活情景相聯系起來,不僅可以起到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更可以增強小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
2.作業布置結合生活實際
數學作業不僅僅是停留在作業本上的反復練習,還有在生活實踐中的數學練習。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要根據當天的學習內容和下一步的學習計劃來有層次、有目的地布置作業,如用來鞏固基礎知識以及難度適中可以鍛煉一定能力的書面作業。作業的量也一定要把握好,既要達到鞏固提高的效果,也要在小學生能夠承受獨立完成的范圍之內。還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實踐作業,例如,在書面作業完成后或周末休息時,陪父母去逛超市或菜市場,幫父母計算購買各種商品的花費,可以把所購買的商品價格記錄下來,到下次課堂上與其他同學互相討論,在互動中鞏固計算能力,也讓課堂學習氣氛更加熱烈,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進來。作業布置結合生活實際,而不是讓小學生只是埋首于書本、作業本里,這樣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僅使他們的數學知識能夠得到檢驗,更鍛煉了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要為小學生搭建一個健康的學習平臺,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小學生課堂學習參與度,充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降低陌生感與畏難情緒,首先吸引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小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而達到促使小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教學實踐,分析教學案例,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從而進一步調整具體實施情境教學的方案。小學生是不斷成長變化的,現實生活也是不斷變化發展的,那就要求教師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與研究能力,這是對學生負責,也是對教師自身的嚴格要求。
參考文獻:
[1]劉景標.探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12).
[2]何祥榮.芻議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開展[J].課程教育研究, 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