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應用電子專業,由中、高職專業教師和資深行業專家組成團隊,以電子產品開發為主題,由社會調研結果及專家提出的職業能力需求,團隊協商來制定適合中高職特殊生源的專業標準及課程標準,這對院校開辦中高職銜接教育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專業標準;課程標準
一、引言
本文僅針對應用電子專業,根據行業需求及職業能力要求重新剖析出對應的理論知識點和實踐知識點,探討出如何研制一個滿足行業需求、符合崗位技能要求的專業標準和課程標準。
二、確定人才培養目標
以培養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為核心,以電子類職業崗位需求和職業標準為依據,充分體現專業與行業、企業、崗位的對接,中高職課程內容對接,教學過程與設計、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
三、主要研制內容
1.確定標準研制項目組成員
項目組成員至少含高職專業教師4人、中職專業教師3人、電子行業資深專家3人,共10名專業級人才,以確保實現資深專家人才技能需求,中、高職教師按照需求協商制定教學內容及授課手法,將實現一種為適應社會技能需求而開設的教育方式。
2.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調研和職業能力分析
主要調研內容包含人才結構狀況、人才需求狀況和對應職業資格三個方面。根據調研結果,項目組共同分析職業能力,要分別將中、高對應的電子類相關崗位所需完成的工作項目、任務以及所需掌握的知識技能和專業素質逐一列出,并將中、高職職業能力進行整合分析,完成職業能力的銜接。
3.設計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設計基礎,是社會人才需求結構和各崗位職業能力的要求,但是對中高職銜接的人才培養方案還需考慮中職和高職的相互連貫性和銜接性。
4.課程標準的研制
課程標準是中高職銜接最重要的工作,同樣也是本項目最具特色的工作。需要行業專家、專業教師項目組共同研制課程標準,針對職業能力分析將各項工作進行逐項剖析,找出各項工作所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再將理論內容和實踐內容加以整合,以設計出課程體系和授課內容,其中授課內容要以實踐職業能力為基礎,理論知識也要圍繞職業能力來設計,且授課內容要簡單易懂。同時,根據主要培養電子類“技術服務性人才”的主要目標,不但要習得技術,還要培養“服務”精神,讓中高職銜接畢業生成為技術過硬、服務好的高素質科技人才。
四、研制方法和技術路線
1.文獻法
對國內外有關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的研究成果、文字報道、政策法規等進行檢索、收集、分析、比較和歸納整理,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和相關理論。
2.訪談調查法
對廣東省部分中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教學計劃及銜接模式等進行實地調查訪談,找出銜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預防走彎路、走錯路。
3.校企專家項目組研討
項目組對廣東省中高職銜接的實踐進行研究和總結,分析其成敗得失,去其糟粕,再根據社會需求和職業技能要求研制應用電子專業銜接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
五、結論
本研究具有如下創新之處:第一,項目組由企業專家、中高職專業教師組成,能夠準確分析職業能力,正確把握人才培養方向,且能確保專業與行業、企業、崗位對接的合理性和準確性。第二,創業實踐帶動理論教學,讓學生在掌握職業技能的同時消化理論知識。此研究正確指導電子類專業中高職銜接的穩定開展,對其他專業也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當然,實際教學還會遇到一些不可預測的問題,只能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實際問題進行同步改善,實現中高職教育的無縫銜接。
參考文獻:
[1]丁金昌.實踐導向的高職教育課程改革與創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
[2]汪建云,王其紅.高職教育政校企協同合作的困境與突破[J].中國高教研究,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