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促進幼兒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社會發展的基石。本文試以“幼兒成長檔案”為切入點,從觀察、傾聽、記錄、評價幼兒與家長溝通、反思自我等方面闡述了“幼兒成長檔案”與教師專業發展的關系,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關鍵詞:幼兒成長檔案;幼兒教師;專業發展
幼兒的發展與教師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而“幼兒成長檔案”就是將兩者緊密結合起來的橋梁。
在幼兒園中,每一位幼兒都有一份屬于自己的檔案,幼兒作品及相關資料的有意收集、家園之間的互動交流等,反映幼兒的興趣、態度以及在特定領域中的閃光點,真實地記錄了孩子的成長歷程,展現了幼兒園、教師、家長與幼兒共同成長的足跡。在成長檔案的創設過程中,教師通過不斷總結經驗,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促進了自身的專業發展,所以創設“幼兒成長檔案”的過程,也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幼兒成長檔案”的建立,不僅是對幼兒成長過程的真實記錄,也是把“檔案”制作與積累的過程作為一種課程資源來進行的教育教學,更是教師反思教學,調整教育策略的動態式自我評價,從而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觀察幼兒,提高教師的觀察分析能力
在“幼兒成長檔案”的創設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觀察能真實反映幼兒的現狀,而這個觀察不僅僅流于表面的“看”,需要教師能更加深入、細致地了解每一名幼兒,關注幼兒的每一個方面,尊重幼兒的個性,理解幼兒之間的差異,使每名幼兒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以提高。教師在觀察的過程中,逐漸了解如何對幼兒進行觀察、觀察幼兒的哪些方面,對于不同性格特征的幼兒觀察的面也有所不同。如在觀察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觀察幼兒知識獲得的程度和技能發展的水平,更要觀察幼兒情緒情感的變化;不僅僅觀察幼兒在某一時間段的行為、情緒表現,也要對幼兒進行跟蹤式、多時段的觀察;不僅僅捕捉幼兒偶發、典型的行為表現,更要關注幼兒穩定、特定的行為特征;不僅僅要關注幼兒的弱勢項目,更要關注幼兒的優勢項目。在“幼兒成長檔案”的制作過程中,教師應將幼兒的每一個閃光點、情緒表現、語言等都作為觀察的內容,從而結合幼教理論,進行合理分析,在這樣的觀察過程中,教師的觀察分析能力將獲得大幅度的提高。
二、傾聽幼兒,提高教師的交流互動能力
有了觀察的基礎,師幼間的傾聽就顯得自然而和諧了。“幼兒成長檔案”中的“傾聽”指的是教師對于幼兒在檔案資料上所展示的自我意愿的表達,教師通過對資料檔案的查閱,了解幼兒所要表達的意愿,根據幼兒的表達進行分析的“傾聽”。通過這樣的“傾聽”方式,教師可以捕捉到幼兒平時不易展現的一面,從而和幼兒進行交流互動。
在一次關于“我的愿望”的成長檔案記錄單上,一名幼兒寫道:“我的愿望是老師能請我當小組長。”這么簡單的一句話,充分展示出了幼兒的真實的意愿,雖然這不是幼兒自己寫的,但卻是幼兒真實的言語表達由家長記錄的。教師看過后,加強對于該幼兒的關注,通過交流互動,發現了她許多的閃光點,并滿足了她的這一愿望。倘若,教師沒有“傾聽”此幼兒的成長檔案,幼兒的愿望將很難或許久才會得以實現。而作為教師,及時地“傾聽”幼兒的心聲,與幼兒進行了有效的交流和互動,增進了師幼之間的感情,同時也對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有很大的幫助。
三、記錄幼兒,提高教師的理論實踐能力
記錄,“幼兒成長檔案”中最為主要的呈現方式。通過觀看記錄,能真實地感受到記錄內容的情景,真正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
1.運用文字記錄與分析
由于“幼兒成長檔案”是幼兒獨立的材料,對幼兒進行觀察記錄一般以獨立觀察記錄為主,在運用文字記錄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影響記錄的真實性,教師要詳細記錄幼兒的每一個言行舉止,并進行分析,從而使觀察記錄在形式和意義上有進一步的提升。
比如,在一次區域游戲中,珩珩選擇了串珠游戲。他將放滿珠子的籃子放到了桌子上,同桌的小朋友看到了,紛紛拿出繩子串了起來,珩珩臉上表現出了不悅,但沒說話,在籃子里翻了一會兒,他準備找一根繩子,可是發現沒有了!臉上露出了尷尬的表情,看了看旁邊的小朋友,發現那個小朋友不在看他,便收回了目光,坐在位置上托著腮幫子。(分析:由于還處于小班上學期, 幼兒還處于平行游戲階段,幼兒之間的交流較少,珩珩本身的性格就有些內向,不太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在發現自己沒有游戲的機會時想要采取措施跟同伴交流,但卻不敢開口,希望用眼神表現,卻沒有得到同伴的回應,產生了放棄游戲的念頭。)不一會兒,珩珩站了起來,拿出一顆顆的珠子擺在了桌子上,用手彈了起來,珠子全部滾落到了地上,旁邊的小朋友馬上喊老師:“老師,珩珩把珠子全扔到地上了!”珩珩馬上皺起眉頭,看著同伴,說:“我不是故意的。” (分析:珩珩不能進行串珠游戲,只能隨意玩耍,但當自己“闖禍”時又顯得十分不安,害怕老師的批評。)于是老師參與其中:“沒關系,珩珩,我們一起來撿吧。”珩珩和老師一起撿起珠子放回到籃子里,老師問道:“珩珩,你為什么不串珠子呀?”“我沒有繩子。”聲音輕而低沉。老師帶著珩珩走到區域中,指著另一個籃子說道:“哎呀,你瞧,這根小繩子回錯家了,我們趕快把它接回去吧。”此時,珩珩的臉上欣喜不已,玩起了游戲。(分析:老師適時的引導,給予了珩珩很大的幫助,巧妙地接小繩子回家化解了珩珩的尷尬,也重燃了珩珩游戲的欲望。)
在這個文字記錄中,真實地展現了當時的情景,教師能通過觀察,透過幼兒的外在表現,了解幼兒的發展現狀、心理需求和存在問題,從而幫助其解決問題。記錄是教師與幼兒之間相互了解與溝通的一種方法和途徑,用來幫助教師由籠統的或一般性的行為中分辨幼兒的發展。
2.呈現幼兒作品與分析
幼兒不同時期的作品在“幼兒成長檔案”中見證了幼兒發展的歷程,給人以直觀的感受,但是大多數的作品還需要通過和幼兒交流才能真正領會幼兒作品中的含義。
比如,在一次繪畫活動“未來的交通工具”中,幼兒的繪畫作品均不同。瑤瑤認為未來的汽車和飛機是結合起來的,能在地上行駛,也能在天上飛行;天愛將動物造型運用到了汽車上;晨晨坐著飛艇自由在宇宙穿梭……幼兒的想象是豐富多彩的,老師的分析也是不同的,對于這些極富想象的作品,我們就從幼兒的知識儲備、學習能力、表現手法等各種角度進行分析與反思。
四、評價幼兒,提高教師的激勵評價能力
1.在真實情境中對幼兒進行評價
真實情境中的評價是指在幼兒真實的生活、學習經驗與情境中對幼兒所進行的評價。真實評價強調評價與教育過程相結合,是一種教育指導性的評價。
2.對幼兒進行多元化的評價
單一評價的內容僅關注幼兒的認知發展,而多元評價則涉及所有領域、社會的、情感的、認知的、運動的,也涉及幼兒學習情感和傾向,并注重對個體發展獨特的認可。這種評價促使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也促使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素養和專業水平。
在幼兒成長檔案中,教師有計劃、有目的、有系統地收集幼兒游戲、學習與生活的資料,并據此作出評價,以進一步了解幼兒,檢驗教學,反省自身。
五、溝通家長,提高教師的服務指導能力
家園溝通是“幼兒成長檔案”中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內容。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每月或是每周,甚至每天的家園溝通讓家長了解和評價幼兒在幼兒園的進步,從而客觀公正地對幼兒進行了“縱向評價”。家長了解了幼兒的學習和發展的真實過程的同時,也為家長與幼兒園的溝通和交流提供了方便。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指導家長一些家教經驗,真正做到服務家長,成為家長滿意的教師,從而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和專業素養。
六、反思自我,提高教師的反思總結能力
1.反思建立“幼兒成長檔案”的目的
“幼兒成長檔案”從幼兒的角度出發,以教師為組織者的檔案材料,都經由教師管理,從最初的“活頁夾”時期到“檔案式”時期,教師的教育觀念在不斷地變化,“以人為本”“以兒童為本”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我們認識到建立“成長檔案”不僅僅為幼兒的今天留下紀念,給家長提供指導,更重要的是給教師的工作提供幫助。更好地關注幼兒主體發展的特點和進步,關注兒童的發展足跡和階段,從而讓教師學會從關注文本即關注教學計劃的實施中跳出來,轉變為關注兒童在活動中的表現,并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反思,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
2.反思建立“幼兒成長檔案”的意義
首先,孩子獲得了什么?為幼兒建立成長檔案,能夠將孩子在幼兒園各種活動和各領域的發展狀況全面呈現,相對于原來的學期終結性評價的生硬、概括、單一的特點來說,就顯得更加的生動、具體和全面了,每一個孩子都得到了老師的理解和關注,孩子的每一個方面都被老師承認和尊重。通過“幼兒成長檔案”的建立,幼兒的一些個性方面得到承認和發展,一些弱項也被發現,從而得到支持和鼓勵。
其次,家長獲得了什么?隨著循序漸進的制作,家長慢慢了解如何去評價幼兒,學會變橫向比較為縱向比較,從而知道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特點,客觀地看待和評價自己的孩子,同時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最后,通過“幼兒成長檔案”的建立,作為教師獲得了什么?顯而易見,教師更全面、客觀地了解每一個幼兒的個性特征,對幼兒進行總結,并運用到教育教學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師個人的總結反思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從而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幼兒成長檔案”的建立過程,不僅僅是幼兒成長的過程,更見證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只有將“幼兒成長檔案”做好做實,不斷反思、改進、創新,才能真正體現“幼兒成長檔案”的價值,教師也能在此過程中不斷獲得專業的發展和提升。
參考文獻:
[1]陳新鳳.幼兒成長檔案設置及其教育管理功效的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2002,(6).
[2]黃志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J].教書育人,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