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時間和空間是實踐的重要構成因素。人的實踐活動擴大了空間的范圍,豐富了空間的構成因素。在資本空間全球化和社會空間全球化的過程當中,會有一些不利因素流入其他的社會空間當中,對其造成不利影響。研究實踐的空間性的過程當中,始終保持著“人—自然—社會”這樣一個社會的歷史的過程。在這樣的空間狀況之中產生了城市和鄉村的對立和統一。
關鍵詞:時間;空間;實踐;資本;全球化
一、時間和空間的關系
時間和空間是實踐的重要構成因素。人的實踐活動擴大了空間的范圍,豐富了空間的構成要素。人通過實踐獲得使自己發展的各種能力,同時促進空間發生改變和發展。在時間和空間共同作用的情況下,實踐才能進行,人的實踐活動才能隨著時間的發展而發展。其中,人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實踐表現出來。在人的發展過程中,通過人的實踐改變生產力水平,但是生產力水平高低是通過時間表現出來的。在人的發展中,只有空間而沒有時間就不能構成這個過程和歷史。只有時間沒有空間,人的發展就僅僅是一種概念;脫離了具體的空間,時間的發展只有一個表現,沒有實踐的具體形式。在實踐過程當中,應該將時間和空間相結合來看待人的實踐和空間發展過程的始終,在空間中用時間的、歷史的眼光去看待空間問題。在看待空間問題的過程當中,把時間當成線索和紐帶,形成客觀的具體的空間觀念。
二、資本空間的全球化發展
馬克思認為,正是資本主義社會使區域歷史朝著全球化的方向發展,即資本空間的全球化以及社會空間的全球化。在經濟的推動作用下,全球的經濟空間、社會空間、文化空間、政治空間等連為一體。各個區域的社會空間構成了全球的社會空間。在社會空間全球化之前,各個區域的社會空間都是分散的。每個空間有各自的具體特點、形態以及發展方式和存在方式。在社會空間全球化的過程當中,各個社會形態和社會發展方式相互影響和融合,形成了新的社會形態。在每個地區的社會結構當中都有其他社會形態的影子和特點。在這一發展過程之中,也會產生新的、從未有過的社會形態,這是社會空間全球化的重要產物,這樣的社會空間具有特殊的結構和基本要素,這些要素基本能夠符合新時代社會空間發展要求,在其形成的過程中也能夠促進整體全球化社會空間的發展。
在資本空間全球化和社會空間全球化的過程當中,會有一些不利因素流入其他的社會空間當中,對其造成不利影響。在社會空間全球化的過程當中,不當引進或利用新的社會因素,會使固有的社會形態發生改變,而這一改變不利于社會空間的發展,它們的引進對固有的社會空間只會造成傷害,不利于其發展。例如,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過程當中,新的經濟形式和發展方式從國外流入中國,當然,其中絕大部分利于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進行;但是,也有很多從西方流入中國的資本主義理論,使國內原本穩定的社會格局發生變化,對其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我國政府應積極研究對策,嚴厲打擊不利于經濟發展的行為,主動探索新的符合我國經濟狀況的發展方式。
三、實踐的空間性的具體應用
在研究實踐的空間性的過程當中, 始終保持著“人—自然—社會”這樣一個社會歷史的過程。在這樣的空間狀況之中產生了城市和鄉村的對立和統一。
首先,城市和鄉村這兩個空間是對立的。城市空間具有自身的特點,發展迅速,各種經濟發展方式和發展形態復雜多樣,社會文化和經濟生活錯雜,形成了城市發展的特色。反之,鄉村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經濟形式單一,文化形式單一,這樣相對立的社會空間形態形成了“城市病”,出現了城鄉差距過大的問題。
造成城鄉空間發展如此對立的原因就是資本在城鄉發展過程當中的運用:資本涌入的地方首先發展起來,脫離了原本的鄉村特點,原本的鄉村的特點隨之改變或者消失,形成了新的符合資本發展的城市化布局,脫離了原本的鄉村空間形式。然而沒有資本涌入的鄉村依然保持著陳舊的固有的發展形式。如果要解決這樣的問題,首先要仔細分析城市和鄉村的各自特點和發展格局,找到兩個空間發展相重合的地方。
參考文獻:
[1]陳學明.論“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當代意義——從與后現代主義對立的視角看[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
[2]楊生平.論西方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存在論轉向——兼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J].貴州社會科學,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