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引導學生主動質疑、開啟思維,通過探究,獲取知識。如何打造富有實效的小學數學互動課堂呢?筆者結合個人教學實踐,談點滴感受。
關鍵詞:小學數學;互動式教學;形式;方法
一、互動式教學的形式
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平等互助的過程,無論是師生還是生生之間,他們的人格和地位都是平等的。在互動教學中,師生共同努力達成課堂教學目標,促進師生人格的發展與完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根據互動主體的不同,有效的互動方式主要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二、形成互動式教學的條件
1.良好的心理課堂氣氛是互動的外在條件
課堂氣氛是師生在心理活動中占優勢的心理狀態,主要指群體心理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覺醒狀態、心理狀態、注意狀態、情緒狀態、靈感狀態。
2.融洽的師生關系是互動的前提
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的核心是教師。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每堂課應達到的教學目的,精心設計好互動環節和互動內容,通過飽滿真摯的情感來詮釋教學內容,還要充分發揮非語言交往因素,打造富有情感的數學課堂,從而喚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對數學課堂產生期待。
3.高素質的教師是互動的保證
互動式教學法的成功運用對數學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有專業的數學知識以及較強的組織能力。教師要掌握授課技巧并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此外,數學教師還要涉獵心理學、教育學知識。
三、促進師生互動的有效方法
1.師生共同參與創設情境
教師要善于不斷創造具有激發性的教學情境,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能動性的實現。創設比較現實的或有趣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討論,學生帶著明確的解決問題去探索新知識,形成新技能,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
2.師生質疑問難
質疑問難是學生思維開啟的表現,是學生思維碰撞、產生沖突的表現。課堂上產生的問題不僅能夠促進教師與學生雙方共同探究,深度學習,還可以充分凸顯學生的自主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數學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
3.師生共同評價、歸納
教師應針對學生的討論交流,適時引導學生進行全面清晰的歸納,幫助學生在發散思維后進行必要的聚合,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所學知識有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的學習目的。因此,通過共同的評價和歸納,可以促使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活躍課堂氣氛。
4.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
適當地選擇、設計和使用教學媒體工具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可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效率,促進教學改革。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具有較大的信息容量、生動的畫面、豐富的內容、多樣的問題和及時的反饋等特點,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在教學加減運算時,設計應用題“6只鴨子在河的一邊游玩,然后有2只鴨子游過對岸,問還有多少只留在原處?”講解時,展示畫面,讓學生數一數沒有走動的鴨子有幾只,問題就解決了。這種教學方式充滿趣味、生動,適合學齡前兒童和低年級學生學習。這種直觀教學,對抽象思維很欠缺的小學生是非常適用的,對提高認識,加深記憶有重要作用。
5.利用實驗開展教學
實驗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既包括對實驗儀器的使用、組裝、制作等方面的動手能力,又包括實驗設計、實驗過程的觀察和對實驗結果的分析等方面的動腦能力。而實驗的各個環節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共同動手才能完成,這樣,無疑就促進了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只要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進行比較、研討和驗證,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引導者,通過運用先進的教學理論,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引導互動,讓課堂成為學生表演的舞臺,這樣,才能打造出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毛 玲.互動教學——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新課程(小學), 2015,(5):81.
[2]杜正權.實施有效互動,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J].教育,2015,(16):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