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護理安全教育是護士進入正式工作崗位前開展的教育,能夠保證護士進入工作崗位后在對病患護理過程中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為病患提供優質服務[1]。護理技術操作是護士的基本工作之一,熟練掌握操作規范是對每一個護理人員的要求。在臨床中由于每個病患都是不同的,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性,因此要求護士在護理過程中必須能夠及時發現護理技術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調整護理方案,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護理服務,避免不安全事件的發生。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在護理技術操作教學過程中應提高護理安全意識。然而以往的教學中往往會忽視了這一環節,本次選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我校”)50名實習護士進行教學研究,探索在護理技術操作教學中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關鍵詞:護理安全教育;護理技術操作教學;應用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校實習的50名護士作為此次研究對象,所有護士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護士為25名。兩組護士在年齡、教育背景、成績等方面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兩組護士為臨床一線在職護士,在實習培訓的內容和教師的配備上兩組無差異。
對照組應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實習培訓,即依據培訓手冊的教學任務,采用集中聽講、電化示教、自主學習、模擬護理、臨床觀摩等方式進行培訓,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相關練習。
觀察組在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基礎上,增加了安全教育內容,安全教育穿插在整個培訓過程中,并且定期通過多媒體等多種方式向實習護士進行臨床案例講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評定標準
所有護士在我校進行為期1年的實習培訓,實習結束依據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對實習護士進行考核。考核內容由我校護理教學組統一出題,兩組帶教老師均不參與出題過程,考核內容分為理論考試和技能操作,每項考試成績總分100分,60分以上為及格。
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統計軟件對本次成績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技術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兩組護士的考核成績均已完成實習任務,其中理論考核中觀察組平均分數(95.34±2.3)分,對照組平均分(89.87±3.2)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技能操作考試中,觀察組平均分數(96.78±3.2)分,對照組平均分數(91.31±3.4)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下表。
三、討論
在臨床中對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護理服務能有效促進病患疾病好轉,如果護士在工作中缺乏安全意識,導致護理工作不到位或者護理不當等,會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導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媒體宣傳等使患者對護理的了解逐漸深入,對護理服務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但是由于患者病情的差異性,會導致許多不確定性因素發生,因此要求教師在技術操作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護理安全教育,提高護理人員安全護理意識,及時發現護理過程中潛在的安全問題。實習期是護士由學生轉變為護士的過渡時期,在這個時期對學生進行安全護理教育,增強其在護理技術操作中的安全意識非常重要[3]。將護理安全教育應用于護理技術操作的教學活動中,一方面能激發護士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另一方面能夠培養護士在護理技術操作過程中的安全意識。本次研究顯示,在護理技術操作教育中增加安全教育不僅能提高護士的護理技術水平,更重要的是促使護士能夠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護理服務,提高綜合能力,值得在教學活動中推廣。
參考文獻:
[1]劉昂芝,姜 賀.我國護理專業學生接受患者安全教育的現狀分析[J].中華護理教育,2015(3).
[2]田 敏,劉 峰,陶俊榮,等.影響患者安全的護理組織因素及其權重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4(6).
[3]陳群芬,郜紅梅,張琳琳.行為安全觀察與溝通方法在臨床護生帶教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