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是當今社會經濟、科技發展的核心動力。李克強總理多次提出,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利于學生對化學現象及其本質的認識和理解,養成科學的創新思維習慣;在學習中,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使知識之間的聯系更緊密,有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化學思維體系,從而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創新思維基礎。
關鍵詞:化學;教學;培養;創新;思維
1. 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
化學課堂教學的目的并不是把學生培養成尖子生或化學家,而是通過知識的傳授進行情感教育和創新思維的培養,讓學生學會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未來。從教學實踐來看,情感和認知特征相適應后,就會產生動力,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興趣。久而久之,這種興趣就會轉化成持久的態度和習慣,化學教育也是如此。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興趣,并把這種興趣轉化為創新思維呢?我想,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尊重學生的個性,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情感教育為目的,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學資源,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逐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初中階段,學生的自學能力、知識理解能力、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后,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老師只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主要還是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例如,老師可以在黑板上列出探究的主要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或分組探究,也可以在學生探究后再提出相關的問題。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創新思維也得到了鍛煉。
2.營造和諧的教學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的激發與培養和學生所處的教學環境有著緊密聯系。優美的教學環境、和諧的教學氣氛是激發創新思維的首要條件。只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才能激起學生的熱情,反之,如果在高壓嚴肅的學習環境下,其他各方面做得再好,學生的學習熱情是難調動起來的。現代中學生的特點是思想觀念前衛,緊跟時代潮流。作為他們的老師,思想必須緊緊跟上他們的節拍,要通過網絡、報紙、電視獲取一些新聞資訊,思想要與年輕人靠近,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和他們成為好友,理解他們的一些做法,了解他們的愛好。時代在變化,作為老師不能老氣橫秋,滿口師道尊嚴,教師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臨下式的語言轉化成商量式的、探討式的語言,把生硬語言變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時刻保持微笑,要有動聽的語言、和藹的態度,才會產生積極情感效應,從而為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打下基礎。
3.精心研究教材,優化教學過程
傳統化學教學比較重視獲取知識結論,注重學生知識的接受,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導致學生創新能力低下。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讓學生親歷探究與發現知識的過程,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經歷和體驗,學會對大量的信息進行處理、分析、判斷,從而提高思考能力和創造力。教師要精心研究教材,優化教學過程,讓各個環節充滿趣味性、藝術性和科學性,要善于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渲染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通過把本來要講解的內容設置成有梯度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教師再適時予以點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進入最佳的求知狀態,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實現開放式教學,誘發學生創新欲望
傳統教學注重知識的傳授,注重答案的“標準化”,往往忽視學習者的個體差異,如果學生思維在學習過程中呈定勢特性,打不開思路,就往往跳不出“框框”。課堂教學中設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可以有效激起學生的求知欲。當問題的答案不統一,每種答案的背后有不同邏輯推理和事實依據時,才能為學生的探究提供可能,才能充分拓展學生思維,使其思維呈活躍的態勢。如果學生思維拓展了,就容易產生靈感,對事物就會有一種強烈的探究欲望,產生越乎尋常的獨特見解。因此我們在探究中要圍繞一個他們有興趣、有爭議的主題、活動,組織開展一些探究性強的活動,從而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大量教學實踐證明,擁有創新思維是學習化學課程的關鍵所在,因此課堂上應當引導學生培養創新思維,用合理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楊玉霞.初中化學教學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