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發展性心理輔導為理念的心理輔導模式,雖然已成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的主要模式,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僅僅只能作為一種理念存在,在具體發展模式和策略上還需進一步探索。以學院為基地建立學院心理輔導室是對發展性心理輔導理念具體落實的探索,可以在緩解心理健康教育力量薄弱、完善心理危機預警機制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關鍵詞:發展性心理輔導;學院心理輔導室;朋輩心理輔導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教育的發展極大改善了高校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方式、環境。在提供更多發展軌跡方式選擇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多元化的價值取向、就業競爭與壓力極大地沖擊了當代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對于心理趨于成熟的高校學生來說,能否順利完成這一成長階段的任務至關重要。這一階段的大學生經常會面臨一些心理困惑、心理沖突,需要得到及時的引導,才能順利度過這一階段。
一、發展性心理輔導模式的探索——學院心理輔導室的設立
學院心理輔導室是在原有的校級心理咨詢室基礎上,建立學院心理健康服務的二級機構,主要由輔導員和部分致力于心理服務的學生干部組成,有目的、有計劃、有目標地幫助學院每一位同學,挖掘一切可動員的力量,緩解校級心理咨詢室的壓力,打破學生談心理色變的現狀。學生加入到心理健康教育服務的隊伍中,可以在幫助他人的同時,加強自身心理管理。
1.提高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的效率和覆蓋面
學院心理輔導室的組建、人員選拔培訓以及各種形式的心理活動的舉辦,改變已往心理知識說教式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心理知識的普及程度,院系的人文環境和物理環境是學生接觸最密切、最熟悉的,針對學院學生特色舉辦豐富多彩的心理活動,使學生更愿意參與進來,讓學生在以心理為主題的活動體驗中加深對心理知識的認識,提高其對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視。這可日益壯大心理健康服務隊伍,緩解傳統模式下心理輔導力量薄弱的問題。
2.營造朋輩心理輔導的良性循環模式
學院心理輔導室的建立、優秀學生干部選拔及心理委員的培訓,大大加深心理志愿者對于朋輩心理的職責定位。心理知識的普及、心理疏導的簡單技巧、心理問題的識別診斷等內容,初步構建了朋輩心理及輔導員心理知識理論體系,能夠更好地自我感知、自我調適,從而學會感知他人、理解他人,為學生提供簡單的心理疏導。學生在自身成長的同時,幫助周圍同學。
3.完善心理危機機制預防體系
建立學院級別的心理輔導室能夠有效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提高學生對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視,營造良好的氛圍。擴大覆蓋面,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網絡的同時,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進行動態監測、預防干預。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心理委員的及時預警,多次心理危機得到及時干預,避免更大的損失。
二、學院心理輔導室發展的問題
1.專業隊伍建設
目前學院心理輔導室主要由學院輔導員組成,雖然輔導員具有良好的溝通技能,思想政治工作技巧和基本的心理學教育學知識,但是對于心理疏導工作仍欠缺實戰經驗,影響其對學院心理輔導室的指導和工作積極性。因此,學校應經常舉辦心理學知識、技能的專業講座,并在專家指導下進行實操演練,打造一支專業性強的高素質工作隊伍。
2.朋輩心理輔導
由于學習生活環境相同、年齡相仿,學生更愿意向同輩的心理輔導員傾訴心理困惑苦悶,但學生中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員畢竟不是專業人士,在專業知識的儲備和保密原則的遵守上,都無法保證,因此,部分學生對自己的秘密是否被保守存在疑慮。
三、結語
發展性心理輔導旨在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以發展性心理輔導為指導,建立學院級別心理輔導室可以全方位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及時了解并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營造健康的校園環境,但在專業隊伍建設和朋輩輔導方面還應繼續加強。
參考文獻:
[1]鄭日昌,陳永勝.學校心理咨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吳增強.現代學校心理輔導[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