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是我國未來發展的后備人才。而心理狀況作為大學生自身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關系到社會發展。開展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本文筆者著重分析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因素,為促進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略盡綿力。
關鍵詞: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影響因素;建議
一、引言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心理問題也隨之凸顯出來,由于難以疏解的心理問題,曾出現過震驚世人的“馬加爵案”“復旦投毒案”,由此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為了促進高等院校教學教育體系的建設,研究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本文將以其影響因素為研究對象,并著重分析。
二、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首先,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由于社會的發展,各項改革的深入,競爭機制被引入其中,高等院校的大學生面臨各種類型的競爭壓力。面對嚴重的就業壓力,一些大學生從原本天之驕子變成無所適從的失業人員,很容易心理失衡,最終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同時隨著社會的進步、網絡的快速發展,大學生面臨更多誘惑,難辨信息的真偽,影響了健康心理的形成。
其次,學校環境因素的影響。部分大學生高考成績優異,這些優秀的學生進入大學以后發現身邊同學的學習水平、素質與自己相當,或者比自己更高。原本的“尖子生”很容易出現心理失衡現象。同時,由于生活環境的變化,大學生在進入高等院校之前,一般沒有過集體生活的經歷,生活與學習的平衡、人際關系的交往等,都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再次,家庭環境因素的影響。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子女教育期望越來越高。而過高的期望往往會成為大學生沉重的心理負擔。同時,部分學生在步入大學校園之前,都在父母的管束中度過,上了大學以后,由于經濟的相對獨立,便放任自己。此外,貧困的家庭環境也是造成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之一,“馬加爵案”中,馬加爵正是因為家庭貧困受到了其他同學的嘲笑,才心生歹念,釀成了大禍。
最后,個人缺陷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在成長中除了智力因素,同時還有身體因素,從高、矮、胖、瘦等方面的外在形態到內在的疾病導致很多學生性格內向、孤僻,在學習階段,會出現心理承受力差的現象。
三、促進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建議
基于以上幾點因素,大學生心理狀況日益得到各方重視,打造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平臺有助于培養大學生正確 的三觀,使當代大學生具有健康心理;以緩解和消除大學生的精神壓力與心理障礙,有效提高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水 平,提高大學生的社會環境適應能力。
首先,開設體育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大學階段的學生都比較敏感,產生心理問題難以疏導是在所難免的。這就要求學校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利用體育課程作為輔助手段。在心理與生理兩個方面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鼓勵學生利用體育鍛煉方式排解心理問題,保障自身身心健康。
其次,加大高等院校活動改革的力度,積極組織校園文體活動。體育運動不僅可以完善大學生群體的身體狀況,還可以有效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況。針對這一點,僅僅依靠課程建設是遠遠不夠的,各個學院應該在自身日常工作的基礎上,多開展具有體育性、教育性、娛樂性多位一體的課外活動體系。個別需要學生踴躍參加的項目,可以通過與學生考核成績掛鉤的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最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保障高等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不僅要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與心理輔導中心,同時也應該加強大學輔導員隊伍建設。輔導員提高心理疏導能力,有效保障我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宋春蕾,徐光興,王 雪.生命教育視野下大學生生死觀狀況調查分析[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2]黃希庭,鄭 涌,羅鳴春,等.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需要調查與評估[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3]仲穩山.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存問題與成因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