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是培養德、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的基礎。體育工作包括體育課、早操、課間操、課外體育活動等,體育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初中生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這就要求教師務必要上好體育課。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創新;研究
一、 轉變傳統教育觀念
體育成績雖然不能成為判定一個學生學習成績好壞的標準,但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會對學生產生一系列積極影響。體育鍛煉也給學生一個在學習文化課程之余放松精神的機會,讓學生可以更加高效地學習。因此學校及家長應該轉變陳舊的教育觀,重新認識到體育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積極引導學生認真對待體育課,營造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樹立強身健體的觀念。
二 、營造良好的課堂創新氣氛
大部分體育課都是在室外上課,如何做到松緊適度是至關重要的。課堂不僅僅是一個老師傳道授業的地方,更是培養學生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地方,所以課堂氛圍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活躍的課堂氣氛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訓練中,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方便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從而做到因材施教。上好每一堂體育課,要求老師、學生傾情投入,練習過程中井然有序、生動活潑。要想教學效果好,就應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有的教師羨慕其他教師體育課上得成功,埋怨自己的班級難組織,感覺是自己對學生“兇”不起來,沒威信,其實不然,要使學生心服口服并不是靠所謂的“兇”,而是靠教師的“德”和“才”樹立的形象和威信。我曾看過一份調查報告,發現學生最不能接受的是體育教師的粗暴蠻橫、辱罵訓斥,他們渴望得到老師的平等相待、寬容理解。老師關心學生,卻又過分嚴厲刻板,態度生硬,“嚴中少愛”,有好心但不給好臉色,課堂上常會讓學生消極被動,膽顫心驚的。
三、創新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的創新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等的創新,要通過教學創新,推動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不斷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養,為將來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例如,為了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我每天早晨都會和寄宿生一起跑操,從而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引導學生體會終身運動的意義。師生共同參與跑操,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能增進師生的感情,促進體育教學效果的提升。這種教學模式的創新,成為福建省南靖縣第二中學的一大亮點,是值得推廣和宣揚的。
創新課堂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的標新立異和別出心裁的行為,特別是對于有特殊興趣和才能的學生,只要他們完成了本課堂的教學任務,就應積極為他們創造展示個性的平臺,使學生成長為具有鮮明個性、創造力和開拓精神的人,同時對其他學生也起到鼓勵和示范作用。
四、在訓練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考慮如何落實教學大綱和完成教學任務,忽視了體育教學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學生跟著教師“練”的意識超過了主動“學”的意識,在訓練過程中,學生很少對教師的指導提出自己的見解,創新意識比較薄弱,主要表現在學生不敢或不愿提出一些新的訓練方式或思路,墨守成規。為此,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鋪設創新的平臺,采用啟發、探索和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初中生都有不服輸的心態,他們喜歡比賽,享受贏的感覺。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一些體育訓練改為比賽活動,由學生自己分組、以團體賽的方式,使所有的學生都參與比賽規則的制訂、流程、獎懲等。例如,讓學生自己設計一些“五人制”的足球比賽規則,學生在團隊中都有自己任務,根據比賽的進程及時調整陣型。比賽雙方通過討論、實踐、探索、逐步總結并熟練運用各種戰術,從而充分調動了學生創新思維,使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提高了他們的分析、解決問題等能力。
總之,初中體育教學創新模式研究,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初中體育教師只要創設寬松、和諧、富于創新精神的教學氛圍,充分激發學生創新的欲望,鼓勵學生大膽探索、積極思考,那么,體育課堂必定成為培養創新思維的沃土。
參考文獻:
[1]張紅軍.重視學生的創新素質[J].中國學校體育,2000(2).
[2]張福華.淺談體育教學創新[J].體育教學,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