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很多幼兒園小學化傾向非常嚴重,致使小學時期的學習內容成為幼兒教學的重要內容,幼兒的學習壓力變大。這樣的學習形式嚴重違背了幼兒教育的規律,阻礙了幼兒的身心發展。本文作者就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一點看法。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表現;危害;策略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
幼師管理方面:處于幼兒時期的孩子,他們的年紀還很小,愛玩是他們的天性。正常的幼兒教育應該是尊重這樣的天性的,應該鼓勵幼兒多動多問。然而,實際上很多幼師把小學生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硬生生地加在了幼兒的身上。幼兒在上課時,不準說話,不準東張西望,等等。這樣的行為對幼兒的身體以及思維都進行了限制,抑制了他們的天性,阻礙了他們的成長。
教學模式方面:目前很多幼兒園的教學模式過分地小學化。幼兒失去了自由,失去實踐機會。
課程設置方面:幼兒園存在的意義在于讓孩子們初步對知識有個淺顯的理解,讓孩子們能夠喜歡上學習,養成各種好習慣。幼兒園并不需要像小學一樣教給學生過多的知識。但是在一些幼兒園中,幼兒要學習數學、語文、英語等純知識內容,每堂課長達40分鐘。這嚴重違背了幼兒園存在的意義,還使得幼兒變得討厭學習。
二、小學化傾向的危害
1.阻礙學生身體和大腦的發育
一些幼兒園對幼兒進行小學化的紀律教育,給幼兒的健康成長帶來很大的危害。例如,要求幼兒把手放在背后。這一舉動阻礙了幼兒肌肉和骨骼的健康成長。同時,過分嚴格的紀律管理讓幼兒的大腦始終處于緊張的狀態,讓他們的大腦疲勞,神經功能也因此發育緩慢。
2.幼兒對學習產生畏懼心理
幼兒的智力發育是很有限的,他們壓根都聽不懂小學內容。很多幼兒會對學習產生畏懼的心理,他們覺得學習太難了,自己怎么學習都學不會,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和興趣。
3.幼兒的人格發展受限
傳統的教育是壓榨式的教育,學生為了考高分而學習。受這樣的思想的影響,很多幼兒的家長和老師也都認為幼兒必須學習。實際上,這樣的培養方式沒有充分考慮幼兒身心發展的原本的規律,一味地進行智力的開發,沒有對幼兒人格進行培養,而只是片面地進行教育。這樣只會導致幼兒的人格發展受限,讓他們成為學習的機器。
三、改變小學化傾向的策略
1.幼兒園要建立正確的觀念
幼兒園是幼兒教育的主要場所,也是培育優秀幼兒的重要場所。在實際授課中,幼兒園要以幼兒為教學活動的中心,要結合優秀的培育幼兒的理念進行教學,要以促進幼兒身心發展作為根本出發點,以此來確保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2.要對幼師進行專業素養培訓
傳統的幼兒教學中,幼師對幼兒沒有一個很好的認識,總是認為幼兒是學生,應該教授給幼兒一些實際性的知識。再加上家庭給予幼師的壓力,他們的日常授課變得枯燥呆板。因此,學校要對幼師進行專業素養的培訓,要讓他們正確地認識到幼兒教育的目的。除此之外,幼師也要明確自己在教學中的地位,要把主動權給幼兒,要讓幼兒親身實踐、積累經驗。
3.幼兒園要選用幼兒課本,并統一設置課程
當前很多的幼兒園的課程設置都和小學一樣,這樣的課程設置無疑給幼兒帶來了很多的負擔。幼兒園要根據幼兒的特點進行課程的設置,要明確幼兒教育的目的。另外,幼兒教育要使用幼兒教育的課本,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小學化問題。
4.避免小學化也應依靠家長和社會的力量
要想避免小學化,就要依靠社會和家長的力量。社會要正確地看待幼兒,要知道他們本身就處于一個天真的年紀,要尊重他們的本性。家庭盡量不要給幼兒提前灌輸小學知識,也不能夠逼著幼兒園去進行小學知識的教育。
幼兒教學小學化的問題是很嚴重的,幼兒園要和家長以及社會各界一起改變傳統幼兒教育的觀念,要明確幼兒教育的意義在于培養他們好的習慣,促進他們良好人格的養成。
參考文獻:
[1]李海俊,毛 靜.幼兒教育“小學化”堪憂[N].晉中日報,2010-07-28.
[2]成黛蓉.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成因及對策分析[J].科學咨詢,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