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下,新課改提出了新的號召:為了盡快實現民族團結和繁榮發展,必須全方位了解民族地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現狀,并對其存在的不足和缺點進行改善,最終實現少數民族快速穩定的發展目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幫助少數民族獲取健康、正確思想的第一步,是促進民族大團結并保證其經濟穩定發展的前提。本文以滿族為例,結合少數民族思想品德教育現狀,對其創新改革方案進行簡要探析。
關鍵詞:民族地區;思想品德;教育改革
一、民族地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現狀
1.民族地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所創造的成績
初中的品德教育學科中最重要的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同時它也承載著民族團結和繁榮的重要任務。
思想品德教育是幫助學生獲取健康、正確思想的第一步,新人教版的相關教材主要教育對象定位在少數民族,內容則定位在當前時期少數民族學生所面臨的思想品德問題,分為三大板塊:方法、理論和實踐。
目前,思想品德教育已經取得了不少成果:心理素質有所增強,適應能力相對提升,有意識與其他民族合作交往,對國家法律法規有所認識并養成知法、守法的好習慣。
2.民族地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劣勢和不足
雖然取得的成績已然不菲,然而依然存在許多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少數民族學生未能明確義務和權利之間的關系;缺乏社會責任感;由于少數民族文化有其獨特性, 許多封建思想都由族人直接灌輸到下一代,因此導致許多當代的學生在思想和觀念上依然處于扭曲的狀態。
較高的思想道德素養是當今社會實現民族大團結、民族大復興的最直接也是最基本的前提條件。
二、關于民族地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改革的建議
1.關于民族地區思想品德教育改革的探析
(1)從教材著手,分析教材的優勢和劣勢。思想品德教材凝聚了眾多教育業內人士的心血,同時也承載了他們對教育界未來的展望。因此,學校要及時更新思想品德教材,以便讓學生學習最新關于思想品德的知識。
(2)從學生與老師的共同目的出發。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學生學習的目的是高分考大學,老師的教育目的是高分高材生。雖然有部分教師和學生已經走出應試教育模式,但僅僅是小部分,大多數老師和學生尚未進入素質教育天地。學生過于關注分數,從而忽略德智體的綜合發展;而老師衡量自己教學成果的唯一標準就是學生的分數是否提高,以上兩種情況下培育出的學生僅僅是考試機器而已。
(3)召開家長會等多種思想品德活動。許多學生并不太喜歡家長會這種活動,因為這種活動會暴露學生在學校里的日常生活和表現。然而,對于校方來說,家長會是學校了解學生成長環境的重要時機。實際上學校和家庭是學生的兩大“學校”,只有二者完美結合才能培育出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
2.針對民族地區思想品德教育改革的具體方案
(1)教材應該與時俱進,順應社會發展。學校應及時關注國家新政策和社會動向,為老師和學生篩選合適的教材并及時更換教材,最大限度上滿足老師的教授需要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老師在教授知識時要充分利用教材,不能僅關注文字,對于教材里的圖片也不可忽略。
(2)改變老師教育觀念,爭取在新課標下培養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已經無法適應當前教育發展,更無法滿足社會對復合創新型人才的需求。老師應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嘗試采用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成果。學生不該過分重視分數,更不該將高考當做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爭取成為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
雖然,當前的少數民族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還存在諸多缺點和不足,但是相信通過學校、老師、學生的共同努力,肯定能盡快改善教學觀念,完善教學方案,大幅度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質量。老師不能將分數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而學生更不能將分數視為自己的唯一價值存在。
參考文獻:
[1]鄧文君.民族地區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現狀和改革[J].文學教育(下半月),2016(4):176-177.
[2]楊林榮.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加強生命教育的幾點思考[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1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