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目前的高等法學教育中,對于社會主義法制的教育理念還存在一定的漏洞,法學教育沒有完全適應我國目前正在進行中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其主要問題在于培養法制觀念的模式單一,造成了在法律職業中綜合型人才的短缺。因此,開啟面向法律職業化的法學教育的新模式是我國法學教育中最核心和最首要的任務。
關鍵詞:法律職業化法學教育新模式
一、我國法學教育的實際狀況
從當前我國法學教育來看,多種法律教育方式構成了我國的法學教育體系,主要有成人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自學考試等。普通高等教育作為我國法律人才的主要培養方式,在法律體系的不斷發展與完善中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成人法律教育在我國的法律教育中有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存在形式有法律培訓中心和高校中的成人教育;此外,對于中等法律教育的培養,主要集中在各種??品稍盒:退痉殬I高中等,我國社會體系中還存在各種形式多樣的法律學習體系。
在我國現階段的法律教育中,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對它進行劃分,法律教育概括為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同在;學科教育和??平逃⒅?;脫產、非脫產和業余教育雜糅交錯;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相輔相成。正是因為這種負載的法學教育體系的存在,導致法學教育出現了“低入高出”的現象,即個人只要擁有相關的學歷條件,即使不是法學專業也可以通過自學的方式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從事法律相關的工作。
二、我國法學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職業實踐技能缺乏
目前,很多學校只是注重對于理論知識的教授,忽視了理論應當應用到實踐中去,有些院校盡管有實踐方面的教學計劃,但從實施過程中來看,大部分都是以完成任務為主要目標,沒有考慮到學生實際能力是否得到了真正的提高,更甚者,有些院校只需要讓學生出示在檢察院或是相關的法學單位中實習證明即可。
2.綜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偏離“法”
作為一門社會學科,法學中包含了大量的知識體系,要學好法學,首先要成為一名綜合型人才。由于不同的學校教學理念的不同,在教學時重點突出不同,學生的專業素養偏向于各自學校的教學方向上,這樣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對專業課程的認識與發展,漸漸偏離了法學教育的本質。
3.缺少職業倫理教育
不論什么教育都不能忽視學生的倫理道德教育。在我國傳統的法學教育中,專注于課本知識傳授,所以學生在實際案例中缺乏實踐經驗,隨著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發展,這種教學模式漸漸被取締,但是在如今的教育方式中,仍然存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只需要在期末復習時鼓足干勁,取得一個滿意的期末考評成績,就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學習目標,缺少了對專業的探索與思考,沒有對法學形成自己的認知,缺乏職業倫理教育。
三、對法學教育的建議
1.形成法律思維
對于學習法律的人說,必須要有強大的法律思維,這就需要學習者不斷投入到實踐案例中去。讓學生擁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實際案例的分析中,隨著對各種案例的學習與探索,學生就會形成自己的法律思維。筆者認為最好的法學教育就是說即使一個人充滿名利的味道,但面對法律問題時都會有自己的原則,把一切與法律有關的法治底線貫徹到自己的標準中。
2.培養法律職業技能
法律職業化主要針對的是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脫節的問題,在法律職業化的過程中,學校要積極參與的專業法律社會實踐,讓法律人才的培養更加符合當下的法律體系的需要,法學教育職業也是法律職業化的核心點。法學教育體系應當將重點放在學生的職業技能上,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讓法律成為學生應用性的工具,讓每一位法學學生不再是“紙上談兵”。
隨著法制體系的不斷健全與完善,法學綜合型人才的培養也愈發重要,所以面向法律職業化的法學教育新模式也應當引起關注,新的教學模式對法制體系的發展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何家弘.法律人才與司法改革[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
[2]徐顯明.中國高等教育新觀念一席說[J].中國法學教育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