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藝復興是歐洲史上相當重要的一個階段,這一時期所倡導的人文主義精神對后來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文藝復興前的中世紀,受宗教統治的影響,人們的思想被神學理論束縛,較為封建。這時歐洲的大學數量極少,大多用來培養神職人員這樣的專業人員。而在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大學的數量、分布范圍、課程體系、管理方式以及性質上都發生了變化,使得歐洲大學朝著近代大學的方向邁進,為其后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文藝復興;人文主義;大學變遷
1.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大學的成立與發展
文藝復興前,大學分為三種:一是由國家的國王或者教皇直接建立的;二是自然形成的大學,比如巴黎大學;三是衍生而成的大學,主要指由于學者的搬遷,將傳授活動帶到自己新的住所所在地,在當地建立的新的大學。文藝復興時期,大學的成立與發展具有以下兩個特點:
(1)成立數量多。文藝復興時在法國,繼巴黎大學之后,在原本的主教學校、法律學校以及醫學學校的基礎上陸續建立了許多大學,并且具有專業性。大學創立成果最為顯著的應當屬德國了,文藝復興時期,新一批的大學如弗賴堡大學、杜賓根大學、維騰貝格大學、法蘭克福大學、馬爾堡大學、哥尼斯堡大學以及耶拿大學等也先后成立,極大的幫助解決了當地學生的上學需求[1]。
(2)分布范圍廣。除了數量上的增長外,歐洲的大學分布范圍也擴大了許多。原本歐洲大學大多數分布在歐洲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區,如西班牙與意大利,在其他區域分布較少。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歐洲地區的大學分布范圍逐漸延伸到東歐、中歐等地區,尤其是法國與德國,大學的數量增長明顯。
2.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大學的變化
(1)管理方式。在早期歐洲大學的管理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群體會成立相應的管理工作小組,由學生來制定學校的規章制度。另一種是由教師為主的管理方式,學校的行政與管理只能都由教師群體成立工作小組來負責。文藝復興時期,大學的管理方式逐漸由第一種轉變為第二種[2]。
(2)課程體系。文藝復興前,大學的課程內容設置較為單一,專業性與針對性強。總體來說,課程體系建設不夠完善,課程內容缺乏多樣性與靈活性。文藝復興時期,受新資產階級先進思想的影響,人文主義精神的浪潮使得原本傳統的經院神學類課程受到嚴重的沖擊,取而代之的是人文科學、自然科學這類的課程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文藝復興前,大學的課程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善,課程的制定沒有考慮到課程之間的連貫性,缺乏科學性。文藝復興時期,對于課程內容的選取、時間的選取都更為合理科學,使教學安排更有梯度,由淺入深,根據不同的年級設置合理的課程。
(3)大學的作用。文藝復興前,大學的作用主要是為了培養神職人員這樣的專業人員而設置的,具有較強且單一的目的性。隨著新思想對大學文化的影響,許多大學的出現使得更多的民族性、世俗性得到體現,體現了國家、民族特色的大學也成為國家之間經濟、政治、文化差異間競爭的一個重點,也促進了大學數量的增長與性質的轉變,成為真正培養全方面優秀人才的機構。
3.總結
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大學,完成了數量上的增加,性質上的轉變,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綜合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文藝復興運動對傳統大學變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傳統經院神學主義課程進行了沖擊,文藝復興的新資產階級思想沖擊了中世紀大學占據壟斷地位的經院神學主義課程 。
(2)促進大學的實際性與世俗性發展,文藝復興的思想浪潮促進了當時的歐洲大學朝著世俗化的方向發展,成為世俗政權的工具。
(3)促進學術自由的萌芽,使得學術自由在此階段萌芽,并在后來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靜靜.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期歐洲大學變遷研究[D].呼和浩特: 內蒙古大學,2011.
[2]高桂娟.現代大學制度演進的文化邏輯[M].北京: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