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邏輯思維是一種較為高級的思維形式,而數學是一門對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學科,所以通過數學的學習來鍛煉邏輯思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小學數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數學被認為是難度較大的學科,小學教育的重要性眾所周知,小學階段也是學生邏輯思維的形成和培養最重要的時期,所以,如何利用小學數學教學來訓練和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每個小學數學老師都應該認真考慮的問題。本文旨在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邏輯思維的培養過程,以期為小學老師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邏輯思維能力;培養
一、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小學生還處于成長階段,還有許許多多的能力正在形成,由于學前教育水平和家庭成長環境迥異,每個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有一定差別的。所以,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思維水平,因材施教。
能力的培養不應該只針對部分學生,而應該充分考慮所有學生的思維養成,對小學生的數學教學內容進行科學有效的優化設計。這就要求老師必須了解小學生邏輯思維養成的特點以及數學教學內容,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才能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達到訓練小學生邏輯思維的教學目的。老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指導,指導學生怎樣運用邏輯解決數學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問題訓練讓學生了解正確的邏輯思維習慣和思維路徑。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學習興趣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興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探索新鮮事物,對于邏輯思維的養成也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由于數學學科自身的特點,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起來可能會稍顯吃力,從而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數學又是培養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最有效的學科,所以,必須采用正確的方法,使小學生對數學產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由于數學學科的抽象性和嚴謹的邏輯性,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較為直觀的方法,化抽象為具體,使小學生能夠很好地接受和理解,然后再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邏輯訓練,講解其中的思維方式,通過具體事例的教學,讓原本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直觀,學生在觀察理解的同時學到了知識,自然就會對數學產生興趣,以后的教學也能進一步開展,這對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形成也會起到較大的作用。
例如,老師在講授濃度問題的時候,可以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水和糖等作為實驗的材料,通過糖水的配置,讓學生品嘗不同濃度的糖水之間口感上的差別,了解溶液濃度的物理本質,也可以用墨水和水進行勾兌,觀察不同濃度墨水之間的差別,這樣的實驗更為直觀,可以使原本抽象的知識直接在視覺上體現出來。這種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同時有利于學生知識面的擴展,一舉多得。
三、注重知識講授過程中的邏輯性,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老師在講授新知識的過程中,要注重知識的揭示過程,這對小學生邏輯思維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個數學領域,包括小學數學,每個概念和定理都不是完全獨立存在的,一個概念的出現是以另一個概念作為基礎的,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注重數學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按照合理的順序向小學生講解,引導學生從基礎開始,由淺入深地進行新知識的學習,這不僅能讓小學生建立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邏輯體系,還有助于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結語
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和培養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小學教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小學數學教育中,邏輯思維也體現在不同的方面,演繹推理、歸納總結等都需要邏輯思維的參與。只有經過長期的訓練和培養,才能形成這種能力,這也是小學數學教育的主要目標,值得所有小學數學教師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王俊俠.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5(23).
[2]孫 秀.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J].新課程(上旬刊),2014(4):71.
[3]鄒芳全.邏輯思維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中之重[J].文理導航(下旬刊),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