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語文作文中,散文是一種較為常見的作文形式,在對散文的認知上,許多高中生都存在著一定的誤解,都覺得散文的形式非常簡單,閱讀起來也不難,都感覺自己能夠很容易地掌握散文中所表達的情感。然而,散文是一種形散而神不散的文章形式,其中會蘊含著一些深層的思想,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夠掌握的。在閱讀散文時,讀者首先得有一個正確的審美觀,然后再用心去感受散文中的靈魂,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體會散文,才能掌握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本文主要圍繞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就其審美困境進行簡要的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突破建議。
關鍵詞: 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審美困境;突破
一、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
1.審美困境的主要現狀
小說是高中生較為喜愛的一類閱讀素材,其次是詩歌以及戲劇,對閱讀散文有著較強興趣的學生比較少。而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缺乏對散文的審美意境,在閱讀散文時,難以與散文中所表達的情感以及散文中的文字產生共鳴,與那些故事曲折離奇、任務形象鮮明逼真的小說相比,散文就很難找到吸引學生閱讀的閃光點[1]。在學生看來,散文與其他應試作文的形式內容是一樣的,非常枯燥乏味,學生在閱讀時感覺不到任何樂趣。另外,在課堂教學中,語文老師對散文的教學方法也存在著較多的問題,與講授其他形式文章的方式沒有太大的差別,學生很難去理解散文中的靈魂。作為一種抒情文體,高中生卻難以體會散文中所抒發的情感所在,導致他們在閱讀散文時,難以抱以欣賞的審美姿態,這也給散文的教學帶來了較大的困難。
2.散文閱讀教學呈現模式化的現象
盡管新課改的實施已經過去了較長的時間,但是在許多高中學校,仍然存在著模式化的課堂。在語文教學中,有兩種模式的課堂會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不利于對學生進行審美教學。盲目尊崇流程來對所有的文章進行教學,在高中,許多老師在講課時都喜歡用同一套的模式來進行講述[2]。例如,第一,先對題目進行分析,讓學生通過題目來了解本次文章的大概內容;第二,讓學生對文章的背景介紹進行了解,讓學生了解這篇文章是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景之下所創作的;第三,對文章進行段落劃分,讓學生了解每一段落所講述的主要意思;第四,通過歸納總結讓學生能夠對全篇文章有所了解;第五,對本文的中心思想進行講述,讓學生了解本文所表述的主要思想等一系列的流程。散文閱讀教學也是如此,這種模式化的教學非常不利于學生對散文的學習,老師通過這種模式化的教學,沒有將散文中的豐富情感表達出來,將其變成了文字剖析,并且也阻礙了學生對散文的基礎審美。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自然會對散文的學習喪失興趣。另外,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許多老師已經逐漸認識到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在進行課文講述時,會以學生的自主思考為基礎,會讓學生分組來對文章進行討論,采用分組合作學習法來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但是從當前的教學現狀上來看,這種教學方式的實施僅僅處于一種變裝模式中,沒有從本質上進行落實,難以達到對學生進行閱讀審美教學的這一目的[3]。因為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學生盡管能夠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觀點,發揮自己的想象,但是在與其他同學的討論過程中,往往會糾結在一個詞的解釋上,忽略了仔細品味散文所表達的思想,難以感受到散文的真正魅力,也就難以達到審美教學的目的。
二、審美突破策略分析
1.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對學生的指導
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充當教學的主體,學生被動的聽從老師所講述的知識,這樣一來,就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分地依賴于老師,沒有自己的思想與觀點,或者說不敢發表自己的觀點,也不敢發揮自己的想象去對文章進行閱讀。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要求老師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夠把課堂變成一言堂。所以,在今后的散文閱讀教學中,老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多開展散文閱讀實踐指導活動,因為要想進行審美教育,就需要開展散文審美體驗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對散文的閱讀中去獲得體驗,豐富學生的閱讀經驗。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之中去感受散文中的美[4]。不能夠僅僅停留在老師領讀的層面上,老師要對學生給予恰當的引導,讓學生根據老師的閱讀方法去進行閱讀體驗,在實踐中去獲得更多的閱讀體驗,進而豐富自己的內心情感,增強自己的審美體驗,從而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
例如,在學習《荷塘月色》這篇文章時,語文老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去對散文的創作背景進行學習,要了解與散文發展相關的審美發展史,對散文中所蘊含的一些民族文化心理進行簡要的介紹,然后再讓學生對文章進行自主閱讀,去了解散文中的情感。例如,作者說這幾天心理頗不寧靜,那么教師讓學生去感受文中作者心情的不寧靜,文章是如何通過直接的抒情來表達作者的不寧靜,是如何通過間接的描繪來表現作者的不寧靜。在文章中,作者說自己不寧靜,但是在全文中卻沒有過多語言表現出作者的不寧靜,卻恰恰是荷塘月色中的靜,讓人喜愛,但是又難以完全消除,只能是暫時的超脫。月色荷塘這種優美的景色卻難以讓作者大喜,這是因為有著不寧靜的心理背景。然后在從民族文化的心理角度,從散文審美的發展史角度去進行講述,讓學生感受到審美中的含蓄。學生通過老師的這種引導方法,會逐漸體會到散文的主要情感,進而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
2.老師要重視審美認知的發展特點
在高中散文閱讀教學中,老師要想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那么首先就要重視審美的發展特點,不要想著讓學生一次性去掌握這種審美的能力,讓學生在一次教學中就能夠獲得強烈的審美感悟,這是不現實的[5]。無論是什么事物的發展,或者是能力的培養,都是呈現一個發展性的特征,都是從一個初步認識到慢慢熟練的過程,從量變到質變的階段過程。所以,在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時,老師要不斷豐富他們的審美體驗,幫助他們構建審美標準體系。只有學生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審美標準,在對散文進行閱讀時才會獲得真正的感受。
三、結語
總之,對學生進行散文閱讀的培養,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一方面能夠讓學生的內心感悟到美,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閱讀散文時體會到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進而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當前,在許多高中學校中,散文閱讀教學還存在著較多的審美困境,影響了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學生語文知識水平的提升。所以,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老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在閱讀體驗中去對散文進行閱讀。這樣一來,就能夠進一步的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能夠對散文的有著更深的認識。
參考文獻:
[1]嵇云霞.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與突破[J].中國教育學刊,2015(5):50-53.
[2]夏曉云.試論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與突破[J].快樂閱讀,2015(18).
[3]楊冬梅.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與突破[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刊),2015(12).
[4]肖冬梅.關于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與突破研究[J].課外語文(上旬刊),2016(5).
[5]陸劍華.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與突破[J].文理導航(上旬刊),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