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對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中的傳承以及校園文化建設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以山東農業大學為例,通過問卷、訪談、個案分析等方法,掌握學生對傳統文化及相關校園文化活動的認知、態度及需求情況,找出存在的問題,結合學校實際與學生提出的需求、建議,探索傳統文化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傳承的內容與方式,尋求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活動結合的新路徑、新方法。
關鍵詞:傳統文化;校園文化活動;現狀;問題;結合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的智慧結晶與精神血脈,而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是高校的基本職能。在信息化時代,西方文化與意識形態不斷通過日益開放的校園文化渠道入侵大學生的行為意識,高校亟須對大學生進行文化培育來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蝕。目前各大高校普遍意識到了中國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校園文化建設上的價值與意義,并通過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等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育人功能。其中,將中國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活動結合,設計出高質量、品牌化的中國傳統文化類校園文化活動是傳承與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提升大學生文化品位的重要途徑。
本文以山東農業大學為例,在大學生中進行了大范圍的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410份,回收405份,問卷回收率98.7%,有效率100%,調查對象男女比例均衡,年級、專業分布合理,以調查數據為基礎,探析提升中國傳統文化類校園文化活動質量的路徑與方法。
一、傳統文化類校園文化活動現狀
1.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與基本態度
調查結果顯示,95.8%的學生表示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其中有42.22%學生表示十分感興趣,僅有4.2%的學生表示不感興趣。同時在大學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動機調查中有72.35%的學生表示參與活動是由于對活動感興趣??梢?,中國傳統文化在校園中的傳承具備了最大的動力需求——學生興趣。
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狀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度卻不樂觀,只有15.06%學生表示非常了解,9.88%的學生表示不了解,75.06%的學生表示不是很了解。這說明,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與知識的普及在校園中十分必要。

在中國傳統文化在校園中傳承的需求度調查中,只有10.86%的學生明確表示不需要在校園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89.12%的學生表示需要在校園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其中35.06%的學生表示非常需要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在對中國傳統文化類校園文化活動的意義認知調查中,開闊眼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知識被認為是參與相關活動的最大意義,鍛煉提升個人能力、拓展交際、加深與同學的交流接觸、增加團隊默契等意義也被學生認可。這說明在一般校園文化活動意義的基礎上,中國傳統文化類活動有其獨特的價值與意義。
2.大學生對本校傳統文化類校園文化活動的滿意度
在調查中,只有11.11%的學生對本校傳統文化活動的開展表示非常滿意,表示基本滿意的占46.91%,而不滿意的占比高達35.56%,還有6.42%的學生表示不關心。其中,表示不滿意的原因集中在此類活動數量太少、宣傳力度不夠這兩個選項上。這說明,目前的校園傳統文化活動質量還有待提升。
二、當前傳統文化類校園文化活動存在的問題
1.活動數量不足
調查中有52.59%的學生將對學校中國傳統文化類校園文化活動不滿意的原因歸于活動數量太少,目前,學校共有17個學院,只有個別學院有固定的傳統文化類活動與傳統文化類社團,學校層面也沒有專門的傳統文化節。以當前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度以及對傳統文化知識的需求度來說,活動數量還有待增加。
大多數的中國傳統文化類校園文化活動由學院支持社團舉辦,活動的主題、宣傳、參與獎勵、內容等各方面都處于較簡陋的水平。首先,活動類型單一,大都是書畫競賽、詩詞歌詠類,需要參加者具備一定的技能與知識積 累,將大批傳統文化愛好者拒之門外;其次,活動范圍較小,除個別校級活動外,大部分的傳統文化類校園文化活動局限在學院、低年級范圍內;最后,活動硬件設施配備不足,活動場地、參與獎勵、服裝道具等都有待完善。
2.活動品牌化意識欠缺
校園文化品牌活動是校園文化成果化建設、品牌化培育的產物,具有特定文化底蘊和識別意義,是一種影響較大、 深受師生喜愛和廣泛認同的標志性、示范性的校園文化活動,它以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普及度區別于一般校園文化活動。調查顯示,60.49%的學生建議學校增加更有吸引力的品牌活動,側面反映出當前學校的校園文化活動品牌化意識不足,沒有打造出被學生廣泛知曉、認可的高質量中國傳統文化類校園活動。
三、傳統文化類校園文化活動的提升路徑、方法
本次調查設計了兩個開放式問題:“你所知道的我校中國傳統文化類校園文化活動有哪些?”“如果讓你組織一次中國傳統文化類的活動,你會怎樣設計活動去吸引同學們參加?”第一個問題直觀反映出當前學校各傳統文化類活動的知名度、普及度,除漢字聽寫大賽、經典誦讀大賽、曲藝專場等個別活動知名度較高外,被調查者列出的其他活動均為所在學院的院級或社團活動。被調查者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可直接借鑒到傳統文化活動的提升路徑研究中來,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1.創新活動設計
明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大學生校園生活的活動目的;擴大活動對象,不僅局限于個別專業、年級、學院,以整個校園為對象來設計活動,增加活動參與率;豐富活動內容,可參照表1的調查結果,來選取活動內容;靈活設置活動方式,線上線下相互結合,可參照表2調查結果,多種方式開展中國傳統文化類校園文化活動;固定時間與隨意時間相結合,形成固定的活動時間,如設置中國傳統文化活動月,提前征集各學院各社團的優質的、內容各異的中國傳統文化活動方案在活動月集中開展,形成濃厚的傳統文化活動氛圍;其他時間同樣鼓勵各學院、社團自主開展傳統文化活動;做好活動的費用預算、意外防范和效果預估,更要做好活動的總結反思,為下一次開展活動提供實踐經驗。
2.增加活動頻率
根據調查,有52.59%的學生表示傳統文化類校園活動的數量太少或宣傳力度不夠,因此應適當增加此類活動的數量與頻率。首先,應鼓勵扶持中國傳統文化類社團的成立,并支持已有的社團定期開展相關活動;其次,每個學院應有自己的傳統文化活動項目,并保持每學期1~2次的舉辦頻率;最后,學校有關部門(校團委、學工處)可設立固定的傳統文化活動月,并發掘優質的傳統文化活動項目,每學期或每學年定期在全校開辦大型系列傳統文化活動。
3.形成品牌活動
傳統文化校園活動的品牌化是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活動結合的關鍵點,泛泛的傳統文化校園活動參與率低、影響力不足,不僅起不到傳承傳統文化、豐富學生校園生活的作用,還會浪費物力、財力和學生精力。傳統文化校園活動不僅要注重數量更要注重質量,學校至少要形成1~2個品牌活動,成為傳統文化活動月的標志性活動。目前,山東農業大學的博雅文化節等校園文化活動月中已經設置了傳統文化活動版塊,也征集了漢字聽寫大賽等一批優質的傳統文化主題活動,每年寒假的學生社會實踐安排中也設置了尋根民俗風主題活動,活動參與門檻低,與學生的生活學習緊密結合,考評合理,得到了學生的普遍好評,但還沒有做好品牌活動的打造。品牌活動打造需要具備以下幾點: 一是要選好活動內容,可參照表1調查內容,根據學生的興趣度選擇;二是要創新活動形式,根據表2的調查結果,打造比較常見的歌舞娛樂類傳統文化活動,同時發掘社會實踐型的傳統文化活動,比如尋根民俗風、非物質文化保護行之類;三是要形成固定時間,品牌的培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次兩次活動就能樹立起來的;四是加強活動的經費支持,選擇品牌項目重點支持,在活動的宣傳、設備材料、道具、參與者紀念品與獎勵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活動質感。
4.注重宣傳和總結提升
活動的宣傳直接決定了活動的參與率,因此要注重活動的宣傳,據調查顯示,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類校園文化活動不滿意原因,“宣傳力度不夠”高達60.49%,常常是活動舉辦了,只有個別學院、社團學生知道,因此降低了活動參與率。目前,山東農業大學有本部、南校區、東校區三個校區,對活動的宣傳以及學生的活動參與帶來困難,但只要有足夠的活動經費與人力、時間支持就可以解決這個難題。在活動的宣傳發動階段不僅要注意宣傳范圍,更要提升宣傳的質量,新穎別致的海報設計、簡潔明了的方案展示、活動參與的獎勵展示、微信等新媒體平臺的推送都可以迅速地吸引學生目光,激發學生活動參與興趣。另外,對傳統文化校園文化活動要及時考查活動效果,形成良好的反饋機制,根據活動現場效果及后期的參與者體驗回訪,及時調整活動的方案設計,對活動進行提升完善。
參考文獻:
[1]侯旻翡,譚 釗.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品牌培育探究——以廣東省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優秀品牌為例[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3(3).
[2]余守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的路徑探析[J].教學與管理,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