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油氣儲運工程發展的需求,對油氣儲運專業油庫設計與管理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專業特色和培養目標,加強課程與教學資源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本文從加強教材建設﹑改革教學方式和強化實踐教學等方面對油庫設計與管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油氣儲運工程;教學改革;實踐
“油庫設計與管理”是油氣儲運工程專業的主干專業課程之一,內容涉及面廣,知識點多。其任務是使學生掌握油庫的設計方法與專業管理方面的知識,結合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解決油庫設計與管理方面的能力。其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綜合能力的提高。
一﹑加強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是專業建設不可缺少的內容。與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相比,教材建設具有滯后性。要培養創新人才,在油氣儲運專業的專業課教材的選用過程中,要以“加強基礎、精選內容、有所創新、有利教學”為原則。教師要刪除教材中不適應當前實際教學的篇章,不斷豐富和更新教學內容。要根據國家最新的標準和規范,并收集國內外有關最新的信息,用最新科研成果充實教學內容,加強學科內的知識與其他學科有機結合,組織教師立項編寫或參編高質量教材,自編配套輔導教材和講義,制作和充實各類聲像教學資料等,優化并整合出一套既適合教學課堂,又能反映學科發展趨勢的課程體系。
二、改革教學方式
油庫設計與管理課程內容涉及大量的圖片及表格。同時,油庫設計與管理課程和工程實踐的聯系較多,例如各種不同類型用途的油庫、各種收發油工藝流程等。這些內容以板書形式表達會使學生缺乏直觀的認識,很難讓學生理解,學生就會逐漸失去學習興趣。所以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使用多媒體教學,改變傳統的口頭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增強形象性與生動性,增加師生實驗課的互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多媒體課件中加入各種實物圖的照片和各種流程的動畫,各種裝卸作業的錄像等,給學生提供更多直觀的認識。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差異,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三、強化實踐教學
油庫設計與管理課程工程概念及工程意識要求比較高,兼顧了工藝設計、工程設計與專業管理等方面的內容。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理論聯系實踐,把教學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基礎課知識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教學中還將結合實踐教學,加強學生的工程意識,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政策觀點、經濟觀點、節能觀點、安全意識和環境意識及能夠利用最新先進科學技術進行油庫的設計、改造和發展。
同時,大力加強實驗、實習、實踐、課程設計和畢業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實踐教學在教學計劃中的學分比重,大幅度增加綜合性實訓課程的比例,重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課程設計是工科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環節。通過課程設計的訓練能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工程設計計算的能力,使課程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以彌補學生未進行設計環節全面訓練的不足。實習是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是培養具備能源化工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重要環節,這是學生真正認識油庫、接觸油庫、了解油庫的一個重要環節。加強專業實驗實訓基地建設,使生產性實驗能有效開展,通過加強教師與企業合作,聯合培養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同時,積極探索良好有效的考評體系,對實驗實習的各個環節實行良好的管理,以保證實驗實習達到預期效果。
人才培養質量對于地方本科院校辦學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道路”的辦學指導思想。對油庫設計與管理課程要深化教學改革,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多樣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提升教學整體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努力形成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張金亮,劉興全.《油庫設計與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09,21(3):125-128.
[2]賈海峰,文衍宣,童張法.地方高校化工類本科應用性人才實踐性教學環節改革的探索[J].廣西大學學報,2006(S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