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感覺統合理論廣泛應用于治療多動癥、孤獨癥、學習障礙、運動協調障礙、注意力障礙、語言障礙等多種兒童心理發育障礙,并已取得很明顯的成效。實踐證明,應用感覺統合理論對智力缺陷兒童進行康復治療很有成效。在智力缺陷兒童康復訓練中,應用感覺統合訓練時要全面了解智力缺陷兒童、制訂康復訓練目標、優化訓練手段方法,才能保證康復訓練行之有效。
關鍵詞:智力缺陷兒童;感覺統合訓練;康復訓練;因材施教
1.感覺統合訓練概述
(1)基本內涵。在教育實踐中,感覺綜合訓練通常是指運用滑板、蹦蹦床、獨腳凳等相應的器材,根據智力缺陷兒童的生理、心理和病理特點,針對人體的基本感覺缺陷進行補償性訓練,提高肌體的基本活動能力,矯正和補償兒童在前庭平衡、本體覺反應和協調、觸覺等方面能力上的缺陷,促進身心功能恢復和智能發展的一種綜合性訓練方法。
(2)主要內容。一是感知能力訓練(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等)。就是借著感知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聲音和顏色,作出反應,并能將對外界的體驗應用于日常生活中。二是運動能力訓練,包括大運動訓練和精細動作訓練。大運動訓練(如俯臥、抬頭、豎頸、翻身等),目的是能逐漸做到感官與機能配合,動作協調,適當地控制運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縱物件和運用工具;精細運動訓練,目的是逐漸做到依據視覺指示做精細而準確的動作。三是語言與交流能力訓練。目的是能逐漸做到會用目視、點頭、搖頭、微笑等動作表示理解他人的說話,并能用別人能理解的聲音、單詞、句子、問題來表達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四是認知能力訓練。目的是能逐漸做到利用視覺和聽覺認識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識、自然常識等,并作出正確反應。
2.應用感覺統合訓練的要略
(1)全面了解智力缺陷兒童情況。訓練前,先由專業康復老師來觀察兒童的情況,初步用器材來評估兒童的智力水平,并結合家長對兒童的日常行為的描述,發現兒童存在的缺陷。康復老師給家長一張感覺統合測試量表,讓家長根據兒童的日常行為來填寫,從中判斷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程度,并且全面了解兒童表現。
(2)制訂康復訓練目標。在了解智力缺陷兒童情況的基礎上,確定好教育康復訓練的總目標,即運用感覺統合康復訓練的主要手段,遵循兒童發展的一般規律,根據兒童的心理、生理和病理特點,選擇針對性的器材進行補償性訓練,刺激大腦中樞神經的發育,并為以后的教學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圍繞此總目標,根據每一個兒童的具體特點,確立好相應具體的分訓練目標。
(3)優化訓練手段方法。一是因材施教。每一種訓練都有其適用范圍,如兒童表現為跌跌撞撞、肌張力不足、容易跌倒等癥狀,就進行本體感訓練,訓練器材為跳床、獨木橋、腳踏車等;如兒童表現為多動不安、焦慮等癥狀,就進行固有平衡訓練,訓練器材為獨腳椅、大陀螺等。二是尊重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兒童的實際身心特點安排合適的訓練負荷量,分解動作和步驟,分步來訓練。訓練中謹防過度刺激,可以先讓兒童在課前作好預備動作。訓練中配上輕音樂,在輕松情境下完成訓練。訓練都采用動靜結合方式,讓兒童訓練一段時間后休息,再訓練,再休息,循序漸進。通過不斷改善和提高,使訓練一環銜接一環,環環相扣,更好地刺激大腦的活動區域。三是師生游戲互動。在訓練中,采用角色扮演方式來提高兒童積極性,如讓兒童扮演“袋鼠”進行手腳協調的雙腳跳躍。因勢利導,用游戲將兒童不佳的感覺反應進行有效的組織,教師和兒童一起訓練,與兒童交朋友,融入兒童的世界中,使他們在玩中練,在練中成長。四是家校合作共育。感覺統合訓練僅僅依靠老師和學校是不夠的,也需要家長的共同配合。因此,指導家長學習訓練方法,提高康復訓練效果,是很有必要的。家庭的訓練有很多方法,如帶兒童去散步,上樓梯時不坐電梯而是步行上去,在家里可以走直線,在客廳里做翻滾爬行,等等。
3.結語
智力缺陷兒童的康復訓練是長期的、復雜的、漸進的過程。總之,應用感覺統合訓練要根據對象的特點分步訓練。只有堅持不斷地進行循序漸進訓練,才能實現由量變到質變,達到康復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文德.感覺統合游戲室[M].北京:九洲出版社,2004.
[2]陳 玲.感覺統合訓練在智障兒童教育中的運用和效果[J].教育現代化,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