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計算機基礎”作為一門公共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能夠有效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合理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計算機理論知識和專業水平的提升,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就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翻轉課堂;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12-31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概述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主要是指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采用視頻教學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學習,并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和探究,從而實現自主探究與協作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一般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征:一是以網絡為平臺制作微視頻。教師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網絡平臺中放置相關的視頻和課件等資源,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便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二是師生角色的互換。以往的教學模式難以將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充分發揮,導致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影響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打破師生地位不對等的局面,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三是教學方式的變革。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對學生自覺主動學習加以鼓勵,要求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中與教師進行互動,并在課下進行知識的鞏固與作業的訓練,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
首先,在教學安排方面。在實際課程教學過程中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教師應選擇恰當的教學平臺,充分發揮網絡在教學中的作用和優勢,并利用統計軟件來理解網頁瀏覽情況和學生課程學習狀況,有效實現教學安排的現實化和虛擬化。同時教師在應用該模式時,能夠及時解決學生的學習需求,保證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的提升。
其次,在教學內容方面,一是內容的開放性。由于現代化技術的發展,“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部分教學內容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因此教師在翻轉課堂教學中需要結合實際,重新錄制相關的內容,從而強化教學效果。如教師在對“三維動畫基礎”的相關知識點進行錄制時,可邀請專業教師進行錄制,從而保證課程的專業性,便于學生對課程的學習;也可以聘請網絡中心教師來講解相關的網絡知識,有效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思維,保證教學內容的開放性,提高教學質量。二是內容的模塊化。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解決課時限制問題,合理分解課程,學生能夠自行選擇不同模塊的內容,促進教學內容的模塊化。三是內容的可視化。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想有效完成“翻轉”的目標,可事先錄制教學內容,保證各段視頻有合適的長度,實現內容的可視化和針對性,結束視頻后對學生進行小測試,以此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況。
最后,在考核方式方面。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能夠有效保證考核方式的多樣性。在服務器中傳輸相關的備課內容,學生在課前能夠利用視頻資源進行在線學習和練習,及時知曉練習的最終結果,對自身的學習情況加以全面了解,然后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多次練習,進一步深化知識。此外,教師能夠利用統計軟件對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進行及時全面了解,并以此為依據來考核學生。當然教師也可通過現場考核的方式,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考試,或者是借助大作業的形式進行考核,有效實現考核方式的多樣化。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將其應用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可以有效實現教學安排的現實化和虛擬化,教學內容的開放性、模塊化和可視化,考核方式的多樣化。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不能對網絡上的相關教學視頻進行盲目模仿,應準確理解其內涵和特征,從而保證教學目標的有效完成,實現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金 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J].職教論壇,2014,(23):55-58.
[2]李 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中的應用技巧——以云南工商學院Office辦公軟件課程為例[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