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克思開創了現代資本主義政治、經濟乃至整個社會批判的先河。他的批判之所以深刻有力,是因為他使用的批判思想不是自我創制的,而是深深扎根在幾千年前古希臘城邦的思想和實踐邏輯中。
關鍵詞:馬克思;古希臘;伊壁鳩魯;自我意識
中圖分類號:A569.2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1-12
一、古希臘是馬克思思想的源泉
很顯然,馬克思早年在溫克中學的歲月和他在波恩和柏林大學的學習研究,讓他對古人的興趣不斷增加,古人為他提供了泉源,滋養了他對未來的夢想和希望,構造了他關于人類未來的景象,他后來的政治經濟學批判正是建立于這一圖景之上。古人也給馬克思提供了一種相對完整、和諧的人類存在的人類學洞見,這種洞見融進了他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和《資本論》等多數政治經濟學當中。這些著作都是從他的早年大學歲月的哀歌精神和審美激進主義中汲取了大量資源。
二、馬克思對古希臘德謨克利特的審視
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都是古希臘的自然哲學家,他們都把原子作為構成世界的基礎和最小單元,都認為世界萬物以及宇宙星空都是由運動的原子構成的。但是馬克思在對二人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后得出了自己的結論,他認為“在一切方面,無論涉及這門科學的真理性、可靠性及其應用,還是設計思想和現實的一般關系,他們都是截然相反的。”馬克思注意到,嚴格來說,德謨克利特不是一個唯物主義者,而是一個把經驗論作為自己哲學立基的哲學家。他在感性知覺、原子的真實以及有理性感知的虛空之間作了嚴格的區分。通過這一區分他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原子的法則不會顯現出來,它不會獲得實存或真實性,經驗觀察(實證主義)才是認識和知識的基礎。
三、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與馬克思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馬克思畢生面對著希臘哲學,特別是亞歷士多德,這一點決定性地塑造了他的全部作品,而不單單是他的經濟學理論。”亞歷士多德理論關注的核心是人的倫理和政治主題——人作為一個政治的(通過共同體而生活和成就自身)動物,如何在共同體中達致幸福、正義和善?到了伊壁鳩魯時代,希臘這一哲學傳統已經走到了終點,但正是伊壁鳩魯讓這一終點變成了至高點,希臘哲學在他這里得出了其自身的邏輯結論。伊壁鳩魯通過對一個最主要的核心哲學主題的強調,重述了整個希臘哲學的發展過程,并把其推向了巔峰。這一主題是:希臘城邦社會中如何發展出自我意識之個體,自由個體是如何從社會性中產生出來的。
“對個體自由意識的強調讓人這一本體和客體不再是知識的對象,而轉變成了倫理的對象。”伊壁鳩魯的這一點被馬克思敏銳地捕獲,馬克思一生的思想構建和批判中都把其作為自己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基礎。馬克思把伊壁鳩魯這一希臘啟蒙的最偉大人物放在了與宙斯的反對者普羅米修斯并列的地位。這是一場在人類自我意識的自治王國中反對諸神和信仰的戰爭,自我意識恰恰聯合了這兩者(它在其自治領域中既是普羅米修斯也是宙斯——筆者加)。馬克思的無神論也是真真正正出自這一關于完全獨立之人的理想,這一理想之人最終除卻自身之外不需要任何主人。
通過對原子的重新認定,伊壁鳩魯不僅發展出一種擺脫了德謨克利特經驗方法和實證方法的徹底唯物主義方法論,而且通過對原子本質屬性的重新界定,提出了原子既是一種自我意識的純粹概念的自為存在,同時又是物質基礎的實存存在的認識論。至此,伊壁鳩魯的原子理論與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分道揚鑣,他讓“原子”擺脫了命運的束縛,成為具有自由意識的自為存在。伊壁鳩魯的這種知識論為知識(關于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的倫理學轉向提供了強有力的邏輯論證,同時也與整個希臘傳統作了徹底的決裂,這種決裂為馬克思開創現代知識的倫理觀和其批判思想鋪平了道路。
馬克思從古希臘歷史認識到,知識不是積累真的事實,也不是創造普遍真的觀念,而是自我意識擺脫外在恐懼的自由;知識的目標不是反映真理,而是確保人類的解放。
參考文獻:
[1]Laurence Baronovitch. German Idealism, Greek Materialism, and the Young Karl Marx[J]. International Philosophical Quarterly,1984,24(3):245-266.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