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民族傳統體育是指長期流傳于各少數民族中的具有濃郁的民族性、地域性特征的且以鍛煉身心和娛樂為目的的民間體育活動。為了傳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推進民族傳統體育長期發展,在高職院校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時應采取相應的策略和措施,發展素質教育,為社會培養和輸送大量專業技術人才。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高職院校;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1-07
民族傳統體育是中華文明發展的體現,蘊含著各民族歷史文化精華和民族精神,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觀念。現在,一些高職院校開設了一些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由于民族體育項目易開展、易學習的特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部分體育項目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理性選擇體育項目,保障硬件投入
民族傳統體育中的很多項目不受時間、場地、器材限制,運動量可大可小。但是學校還是應該理性選擇體育項目,整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名單和簡介,在學生之間開展調查,根據學生的體育學習傾向,去除不適合學生和學生不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將這部分經費支出轉移到其他可行性、受喜愛程度更高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上,以保障入選項目的基本硬件投入。如劃龍舟也是深受學生喜愛的體育項目,但劃龍舟需要靜水水域,需要9~13.5米的航道寬度和4000米以上的航道長度,因此,學校需要租水域或者提供游泳館進行基本訓練;劃龍舟還需要龍舟、鑼鼓等;投入較小的踢毽子、放風箏等項目,仍需要校方購入毽子和風箏這些基礎材料。因此,院校要理性選擇學生喜愛的項目,達到教育目的。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能力
要全面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首先要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使體育教師有足夠的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能力。高職院校要加大對師資隊伍建設的投資力度,加強對在校體育教師的各種長短期培訓,使教師能學習、熟悉民族傳統體育的專業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術。高職院校可以在學生放假期間組織體育教師去少數民族地區觀察,感受當地傳統體育,切身體會民族傳統體育的內涵和精髓;和當地人交流,對自己的理論知識加以詳細補充。另外,學院應對教師進行統一的教學手法培訓,使教師在此基礎上結合個人認知,發展形成獨特特色的教學方法。
三、規范教學內容,明確培養目標
各民族傳統體育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將民族傳統體育融入高職院校這一做法實施時間不長,市面上缺乏高質量的教材,因而大多數學校并沒有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規范化的體育教學體系。因此,高職院校要結合民族體育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體育教師構建教學框架,明確培養目標,使體育教師有“法”可依,在教授當中做到心中有數。
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也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避免師生雙方在體育課堂中出現無所事事的現象。教師依照教學框架,從整體把握教學進度,合理、規范地安排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應難易結合,設計要具有娛樂性和趣味性,保證每一節課學生都能在愉快氛圍中學到東西。
教師還應該根據明確的培養目標,對學生進行體育重點技能的培養和訓練,使學生在每學期后都能了解到自己學到了哪些東西,弄清楚發生自身的改變。
四、重視社團管理,拓寬學生視野
首先,學校要重視社團的建設,為社團提供經費,支持其專項活動。社團對活動經費要把握規劃好。社團依靠經費維持運轉,舉辦各種民族體育活動。學校可以組織大規模的多項社團競賽,對各社團團長展開管理方面的短期培訓,以加強社團自身管理。
其次,各社長要提高自身的組織、策劃和管理能力,聯合團員,組建小分隊去拉外聯,或者去學校的外聯部門申請專項資金。作為社團團長,要以自身為契合點,加強團員間的聯系,為團員提供交流機會;對活動進行設計安排,使團員能愉悅、高效地投入活動中,進而增強對社團集體的認同感。學院創辦了各種傳統體育社團,社長應該發揮管理能力,防止社團管理松散,社員間無交流,社團少活動,社長不管理、社員沒活力的情況出現。在組織社團活動時,要針對活動進行具體設計,事先制訂活動開展方案。由于隨意性太大,通知一定要到位,這樣能調動社團人員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對社團活動充滿信心,使活動有序進行。
最后,增加社團的存在感和自豪感,推進社團的建設。各社團在校慶、文化藝術節、聯歡會等活動中要高調亮相,校方和社團管理員也可以在網上搜索有關信息,比如,因毽球從1984年列入全國正式比賽項目而開展的全國毽球錦標賽,每四年舉辦一次的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等,使社團走出學校,投入社會競賽中去。社團成員在活動中受到激勵,會更積極地投身到體育訓練中去,使學生在活動中增長了見識,開拓了視野,也增強了社團的整體凝聚力和體育運動的實力,推動了社團的可持續發展。
五、完善師生考核體系,提高教學效果
對學生來說,要根據具體情況設立考核體系,避免考核的不公平。針對體質差和身體素質過硬等不同學生情況,考核機制要作出相應的調整,體質差不能參加劇烈體育訓練或者因一時生病影響考試發揮的學生開證明后可免除本次不及格成績;考核不應以最終的一次考試成績定形,要結合考生的平時課堂參與度和其他表現,將課堂成績、社團活動情況和考試成績按比例算入體育總成績中。專業學習成績好但身體素質差,或者因為心臟病、癲癇病等小病痛而一時不能劇烈運動的學生,面對同樣的考核條件,這些學生難以取得好成績;如果結合課堂和活動表現來考核這類學生,那么總體考核成績就很公平。有的學生對民族傳統體育課心生無力、反感情緒;有的先天身體素質好,在平時的體育課堂上不積極參加活動、不遵守課堂紀律,但在考核中能輕松過關,取得較高成績。針對以上情況,考核時結合平時表現,那么成績就很合理。如果體育教師在考核時能夠做到公平合理,就能杜絕不良風氣,避免學生的過度自信和對體育教學的不尊重。
教師同樣需要完善教師考核體系。根據體育專業水平、教學設計、教學效果和學生評價等從多方面考核教師。每學期開始前,對每個教師進行所授體育項目水平測試;學期結束后,要求老師上交每節課的教學安排和設計表,按照是否完成教學任務,是否進行科學、趣味設計進行打分;要求學生在網上查驗自己的學習成績前,學校領導先從各個方面對體育教師的教學表現打分評價。綜合以上三方面的成績,按比例算出體育教師的綜合成績,檢驗該教師的教學成績是否合格,并督促教師為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
近年來,少數民族文化憑借其獨有的魅力在社會上傳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以其強大的生命力融入學校體育教學中,豐富了校園生活,拓展了體育內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保證了體育課的順利進行,對體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吳必強.論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可持續發展[J].涼山大學學報,2002,4(2):125-127.
[2]高曉峰.淺談中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123.
[3]蔣雪娟.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融入體育教學幾點認識[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