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學生雖然對數學知識有所接觸,但還沒有形成系統化、理論化的思維體系。從初中階段開始,數學學習便“步入正軌”了。從知識的量與難度來看,均表現出了不同于小學數學的情況。很多學生步入初中階段之后,在數學學習當中出現了不適應,這也必然會造成初中數學教學效果的不理想。
關鍵詞:觀察;總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2-07
針對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有必要為感到茫然的學生們指出一條高效學習的路徑,這也就是本文當中將要闡述的“觀察、總結、研究”三部曲。
一、培養觀察思維,靈活解題路徑
談到數學學習,我們總是會將目光聚焦到對知識內容的著手處理上,卻往往忽略了處于首要位置的,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步驟——觀察。雖然數學知識比較偏重理論性,卻絲毫不影響觀察活動對數學學習作用的發揮。所謂培養觀察思維,就是引導學生將觀察作為一切知識認知的基礎,養成以觀察為前提的思維習慣,讓數學學習細致入微。
培養學生們的觀察思維,方法有很多:既可以從激發學生的觀察欲望與興趣入手,也可以從培養學生正確的觀察思維方式入手,還可以將觀察作為一種思維能力予以重視。觀察思維的培養,最重要的是學習觀念的轉變。當觀察成為學生數學學習中的習慣之后,靈活寬闊的思維路徑也就隨之打開了。
二、總結思想方法,提升視野高度
高效的知識學習離不開總結,這個規律在初中數學學習當中體現得尤為明顯。知識內容越是繁雜,就越需要經常予以總結,這不僅能夠對學生頭腦中的知識定期進行整理,更可以讓學生從中發現提升學習視野高度的有效入口。
例如,為了強調分類討論思想方
法,我要求學生分別解答如下兩個問題:①已知直線AB上有一點C,且滿足CA=3AB,則CA∶CB的值是多少?②在同一平面內,∠AOB=70°,∠COB=30°,射線OM平分∠AOB,ON平分∠COB,那么,∠MON的大小如何?問題本身并不復雜,但我們能夠從中總結出一個相似的思維方式——分類討論:問題①從點C在線段AB延長線上和在線段BA延長線上進行討論,問題②則分射線OC在∠AOB內部與外部進行討論。對于這一方法予以總結,其意義遠遠大于對具體問題的解答。
不難發現,我們在這里所強調的總結,并不僅僅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進行簡單的羅列堆砌,而是希望學生能夠在對既有知識予以回顧的同時,更為靈活與深入地理解相關知識,并將問題解答的共通性思想方法提煉出來,作為普適性規律運用到更多知識內容的處理當中去。有效總結的過程,就是思想深化與擴大視野的過程。
三、大膽開放頭腦,開展自由探索
一次完整的數學學習,并不是以對教材知識內容的掌握為終點的。教師還應當有意識地將學習過程加以拓展與延伸,引導學生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二度思考,在靈活開放的思維環境當中積極探索,豐富數學知識。
就知識內容進行自由探索,是很多學生從心理上有所畏懼的。有的學生自信心不足,認為自己無法脫離教師的力量而自行開展知識探索;有的學生則是由于知識學習過于死板,難以邁出自由思考的關鍵一步。然而,要想將數學知識學得透徹,就必須做到將數學內容的精髓融會貫通,除了按部就班地運用其中的方法去解答問題,還要將其作為工具,去研究更為深刻長遠的數學結論。因此,學生能開放頭腦,實現研究探索,既是有效學習的必然要求,也是掌握知識到位的重要標志。
對于上述三部曲,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理解:第一,它明確了初中數學知識學習的先后順序。對于新出現的知識內容,先要學會觀察,通過觀察來全面掌握其中的每個細節。學習任務完成之后,要學會總結與提煉,用規律性的思想方法將零散的知識點串連起來。最后,還要學會在基礎知識之上深入思考,讓思維能力得到深化與拓展。第二,這三個步驟也是實現初中數學有效學習的關鍵著力點。以這三個步驟為節點,有重點地加以強化,定然能夠讓學生在初中數學學習當中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酆宇飛.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應注意的幾點問題[J].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2013,(40).
[2]繆惠宏.關于新課改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細節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4,(5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