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動教學是美術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互動,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這也是教學的主要特征,通過互動、交流,師生之間進入深入溝通,這樣的多邊活動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有利的。
關鍵詞:美術;互動;實效
一、課堂提問,凸顯互動效果
教學是雙邊活動,師生之間最直接的互動就是“教師問,學生答”。在初中美術課堂中,有效的提問方式是凸顯互動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啟發學生思維活動的重要手段。提問的過程中,學生會獨立思考,學生借助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對教學內容自主探討,對教師的問題有一個深入的了解。教師只要能夠恰當地針對教學內容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以及明確問題的重點,重視問題的靈活性,那么學生就會對教師的提問具有強烈的興趣,并且在問題的引領下,積極進行探索。
例如,初中美術“自然的定格——外國的風景畫”這一課,教材中的作品呈現出多樣性,我就打破常規教法,沒有按照課本上的圖例一一講解,而是采取有效的提問方式,引發學生積極地對作品進行研究,從而產生良好的課堂效果。這一課主要介紹外國優秀風景畫,學生對這些作品都不太熟悉,如果教師只是一張接一張進行講解的話,學生會覺得很無趣。因此我利用提問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的興趣被強烈地激發了,在這樣的氣氛下,我順利完成了一節生動有趣的欣賞課。
二、互動小組,提高創新能力
隨著教育觀念的發展,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慢慢進入課堂。有學者研究發現,個人學習與被動學習都屬于傳統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的學習效果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而主動學習或者小組學習屬于新的學習方式,這類型的學習效果可高達百分之五十以上。因此在初中美術課堂上,我經常采取互動學習小組的模式來進行互動教學,這種學習模式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充分的信任和時間,這樣,小組才能發揮主體作用。
例如,初中美術“變遷的家園”這一課,教學重點是以繪畫技巧表現具有個性的家園,因此我就以“家”為主題,將學生分成6個小組,每組8人,進行自主學習,然后由學生討論和研究如何表現一個美麗的家。作品完成后每組派代表對各小組的作品和構思進行評價,全班再進行投票,選出最漂亮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需要向學生講解教學內容和創作方式,之后就可以將課堂交給學生,由各個小組進行自主學習。這個互動模式是學生之間進行的互動,在互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充分發揮想象力并創作出優秀作品。
三、巧用媒體,加強課堂互動
進入21世紀以來,多媒體普遍進入課堂,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就可以形成豐富的課堂互動形式。多媒體技術包含了圖像、聲音、文字多種形式,這些形式的融合使課堂豐富多彩。
如學習初中美術“用心靈接觸自然”這一課時,我就選擇了美麗的風景圖片制作成PPT課件,并且結合各類描寫風景的詩詞和各種風景繪畫作品。我還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角度學習風景的繪畫技法,這樣不僅節約了做示范的時間,還緩解了看示范的沉悶與單調。通過多媒體教學,學生的想象力被充分地激發出來,生動的圖片和優美的音樂展示,使美麗的風景就好像在眼前,學生作畫的靈感也就源源不斷,從而創作出美麗的作品。
由此可見,在初中美術課堂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加強了課堂的互動,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想象力更加豐富和開闊。多媒體技術有效地拉近了空間的距離,也增強了視覺效果,學生在多媒體的幫助下,會產生更為豐富想象。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一定要通過不同的渠道和途徑,以豐富的形式來開展課堂互動,以便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進行互動教學,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效果,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還可以形成豐富的課堂環境,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
參考文獻:
[1]羅蔚云.層次分明 逐步提升——初中美術教學互動模式探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4,(1): 179-181.
[2]束方和.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有效互動策略分析[J].新課程導學,2013, (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