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的就業形勢下,高職院校的教育應該改變思路,不能單一地只注重人才培養和培訓,應該抓住機遇,邁開第三條腿——創業服務模式,來輔助中小企業及創業者實現創業的長久目的,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從而提高就業率。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業服務;模式
一、高職院校采用創業服務模式的重要性
1.提升創業者的素質,延長中小企業壽命
中小企業之所以平均壽命短暫,部分原因可以歸結為創業者的素質不高,不能規范企業的發展之路。在法制和市場經濟不完善的情況下,有很多老板是靠投機或鉆政策漏洞發家的;有的雖然靠勤勞發家,但文化程度不高,不能迅速地更新技術和知識結構,不能與時俱進,缺乏長遠的視野和高瞻遠矚的策略。他們大多缺乏創業前的正規訓練,沒有法治意識,沒有誠信觀念,缺乏人力資源配置和管理知識。他們顯著的特點是哥們式合伙,仇人式散伙;盲目崇拜社會關系,不去追求質量,甚至不講原則,漠視法律規范;不重視身邊人才的培養,迷信遠方的大師,甚至被騙也心甘情愿;不注重市場形勢分析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盲目擴展。有的老板被過去的成功沖昏了頭腦,不清楚企業接下來該做什么,堅持什么,改變什么,怎么創新和固守,甚至連企業怎么垮臺的都不是很清楚。
因此,提升創業者的素質變得很重要。經過失敗的小老板們也渴望得到幫助,誰都想東山再起。但知識是一層一層上升的,一口吃不成大胖子,目前老板們的知識層次,與高職院校的服務層次正相匹配,不會讓老板們像對本科院校那樣感到可望而不可即。只要高職院校提高創業服務質量,因材施教,廣開渠道,高職院校將會成為中小企業老板和創業者的經驗交流中心和學習基地。對失敗的創業者,可以幫他們東山再起;對正在創業的創業者來說,可以更好地管理企業,揚長避短,規避不必要的風險,延長中小企業的壽命。
2.緊密校企合作,解決就業問題
高職院校開啟創業服務模式,在幫助中小企業起步或發展的同時,不知不自覺中就與企業有了親密接觸,校企之間的產、學、研、介合作就變成順理成章的事了,解決了校企合作中高校一頭熱的困擾。既能為本校學生提供實訓實習基地,也能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還可以用實例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和創新思維,提高實踐能,形成一條高職院校→企業→學生→高職院校的服務鏈。學生的創新思維能為高職院校創業服務模式注入新的血液。出去創業的學生也有可能擴大社會的就業能力,為更多的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高職院校開啟創業服務模式不僅為社會的進步做出巨大貢獻,在生源緊張的時代,也是自身生存的需要,更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
二、高職院校采用創業服務模式的條件
1.設施
筆者對硬件設施方面沒有做過大面積的調查,只調查了江蘇省常州市科教城的各高職院校,它們都設有實驗、實訓室,購置了各專業所需要的大中小型儀器和設備等,各校所投入的教學儀器設備總值已超過5億元,建有一大批各種專業的國家級示范性實訓基地,以及省級實驗實訓中心。這使得高職院校具備了一定的創業服務條件。當然,除這些硬條件外,高職院校還得加強軟條件的建設。如將創業文化引入校園,通過創業講壇、創業比賽、創業社團活動等形式促進創業文化擴散,還有課程的設置、實踐課的比例、教學方式方法的改變等。
現在大多數高職院校都有自己的合作企業,這也是一種硬件設施,可為高職院校采用創業服務模式提供模板或帶來某種啟示。
2.師資隊伍
教高廳〔2002〕5號文件《關于加強高職高專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見》指出,要“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教育觀念新、改革意識強、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較強實踐能力、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建設一支理論基礎扎實、又有較強技術應用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這么多年來,各高職院校根據以上文件要求,不斷提升師資隊伍的質量,近幾年,所招聘教師除個別特殊專業還可以招聘本科生外,招聘進高職院校的幾乎都是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之前沒有在企業待過的教師都有下企業鍛煉任務,因此,60%以上的教師都修成“雙師型”教師。但是真正從企業招進來的碩士以上學歷學位的人才還是占少數。如果高職院校開啟創業服務模式服務于企業和學生的話,必須要有創業經歷的或在企業長時間實地干過的人才可充實教師隊伍,還必須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現在,高職院校的教師團隊研發能力很弱,大部分教師都是為了職稱而單槍匹馬地干,根本不愿在教師隊伍里交流,也不會激發出什么創新創業的思維,只是按老套路教學以達到評職稱的要求。因此,學校應該改變考核辦法,實施有利于創業的激勵措施,鼓勵師生出去創業,鼓勵師生為企業出謀劃策。
三、高職院校之創業服務模式
創業服務是為創業人員和初創企業提供法律、投融資技巧、財務會計、經濟形勢分析、技術、企業管理、政策與信息咨詢等方面的服務。下面從兩個方面談談高職院校創業服務模式。
1.創業理論服務模式
(1)開班進行理論學習。學習中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價值觀,參考中外大中小企業的管理經驗,加強誠信意識的培養,開設法律、金融、財務會計、經濟形勢、企業管理等創業所需課程。聘請各專家來校開展專題講座與解答疑難問題。
(2)課題論文。鼓勵學員撰寫論文,申報課題,用寫來帶動理論學習,帶動理論思考,用課題啟動創業思維,解決企業管理中出現的問題,避免管理中出現風險。以學帶寫,以寫帶研,以研帶動分析思維,分析了,就會知道原因和缺陷,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2.創業實踐服務模式
(1)創業計劃。幫助創業人員設計創業計劃書。首先引導創業人員進行實際有效的社會調研,向其提供市場調查分析數據、法律法規政策,提供財務會計分析數據、投融資技巧。再按照創業者的思路草擬創業計劃書,預測經營利潤和虧損情況,以及經營風險、法律風險和財務風險。最后進行模擬實訓,在實訓中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高職院校還可以提供技術服務,或一起研發創造新產品或新服務,幫助創業者實現創業目的。
(2)鼓勵師生出校門創業。學習一定的理論知識后,教師可以帶學生出去創業。基于身后強大的教師團隊指導,由負責老師帶學生出去創業,當創業成功后,老師抽身而出,繼續下一輪任務。
(3)橫向課題的項目引導高職院校鼓勵老師尋找與創業有關的橫向課題,讓每一個橫向課題的子課題都有可能成為創業的機會。例如,委托技術研發,開發的技術即可成為創業者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石。又如貿易體系的建立,這種貿易體系中可能會產生很多個小老板。再比如連鎖經營,就可能產生無數個連鎖經營者。
參考文獻:
[1]黃 超,于建華,吳映清.高職院校創業教育三維融合模式探討[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4, (2):73.
[2]劉恩超.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管理觀察,2013,(2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