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高校在開展創業教育過程中存在與學科專業教育分離、教育形式單一、參與面不足等問題,本文建議在創業教育模式規劃過程中,創業教育應該積極融入專業培養體系,開展創業教學時要注重多元化能力與綜合素質并重,同時要構建多元化和開放式的創業教育平臺。
關鍵詞:創業教育模式;專業培養體系;創業素質
一、高校目前的創業教育模式的不足
第一,創業教育與所學學科的專業教育分離。不少高校的創業教育,由于沒有融入學科專業培養體系之中,與學科專業教育并未形成有機聯系,缺乏指向性和系統性,缺乏學科專業的有力融合和支撐,僅僅是在“正規教育”之外的“業余教育”。
第二,創業教育形式單一,師生參與面不足。從目前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形式來看,多數采取“創業講座+創業比賽”的方式。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最早始于省級和國家級的各類大學生創業大賽活動。近幾年雖然不少學校設立了各種創業輔導機構,但大部分教師與學生仍然因各方面原因,對創業教育持觀望態度,參與不足。實踐證明,這種創業教育模式并不能夠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培養學生創業的綜合素質,創業教育也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本文經對創業教育現狀的初步分析認為,創業教育不是單純的幾門新課程開設問題,不是單一的創業培訓活動。以培養創新能力為導向的創業教育,應該逐步融入和滲透到現有的專業培養體系中,構建完善的教育體系,并引導部分大學向創業型大學的教學模式轉變;同時在資源平臺、支撐體系建設和相關的激勵機制等方面,探索教育模式的變革。
二、高校創業教育模式規劃設計的改革措施
1.以培養創業素質為導向,創業教育應該積極融入學科專業培養體系
從整體而言,在創業教育課程中要將創新能力、創新思維與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培養相結合。因此,有必要科學規劃和論證創業教育的知識體系、能力要求,并積極嘗試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融合。
與此同時,針對不同學科專業的特點,鼓勵創設多樣化的創業選修課,形成專業技術應用與創業融合的特色課程群。在高年級實踐環節可增加創業實踐課程,打造綜合并有專業水準的創業課程體系。同時要改變單一的考試考核方法,鼓勵以創業設計項目作為期末作業選題,鼓勵學生以自己的創業項目經營績效作為考核內容等,在教學模式上積極探索有效的創業教育路徑。
2.多元化能力與綜合素質培養并重,培養優秀的創業者和未來企業家
創業教育的人才培育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與創業精神、具有一定實踐素質能力的綜合性人才。要想培養創業企業家的素質和創業能力,不可能通過創業培訓就能完全做到,而需要在創業實踐過程中加以完善。綜合素質首先應該包括冒險精神、創業精神和戰略思維,以及構建工作網絡、創建團隊、高效融資等創業必備的專業能力;同時,創業教育還必須培養積極主動地尋求機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勇于承擔責任、獨特的領導才能、獲取團隊成員信任等多元化素質能力。創業教育要注重理論學習與創業模擬訓練、真實創業活動的對接,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實踐能力,讓學生在真實的市場環境中受到磨礪,獲得創業實踐經驗與實踐能力。
3.整合社會資源,構建多元化和開放式的創業教育平臺
創業教育是一種開放的、與各種創業活動密切相關的教育,所以開展創業教育時要有更加趨于真實的創業環境,使得創業教育與社會實踐融為一體。因此,創業教育不僅要對接高校已有的產學研平臺(機構或組織),還必須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從而與高校創業教育平臺對接。
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借助國內各地區大學城的基礎,打破各學校之間的界限,建設校際合作、校企合作的高校創業園區,為大學生提供設施齊備、政策配套的創業實踐平臺,為大學生提供創業項目的導師輔導等,讓學生獲得各種創業教育實踐機會和社會資源支持。
參考文獻:
[1](美)伯頓·克拉克.建立創業型大學:組織上轉型的途徑[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馬志強.創業型大學崛起的歸因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