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投資學課程在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圍繞培養應用型人才過程中教學目的不明確、教學手段落后和教學方法單一,不合理的課程設置,教師隊伍安排不合理以及課程重理論輕實踐,實踐操作能力培養不到位等教學問題,提出改革和完善措施,推動投資學課程教學邁上一個新臺階,從而培養與市場需求對接的高素質應用型金融人才。
關鍵詞:投資學;應用型;教學改革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文件中明確提出了“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和人才培養機制,鼓勵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在高校紛紛轉型的浪潮中,金融學專業也不例外。而投資學課程作為金融學專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程,其教學效果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本科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水平。對傳統的投資學教學模式和手段進行改革和創新,培養學生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成為當今經濟社會對本科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1.投資學課程教學面臨的困境
(1)人才培養目標缺乏明確的定位。投資學作為金融學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應該按照金融學專業的培養目標進行教學內容的安排和設計。但目前我國部分高校金融專業卻設定為寬口徑、全覆蓋的教學模式。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側重學生的理論知識訓練,卻忽視了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提升,造成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嚴重脫節。在這樣的環境下,投資學課程的教學設計偏離了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軌道。
(2)教學方法落后,教學手段單一。目前我國的投資學課程教學還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以課本內容為準的“填鴨式”教學。首先,傳統的純粹理論的授課方式使得課堂枯燥無味,師生缺乏互動。其次,專注于教材,課本至上,不能對理論知識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再次,投資學案例庫不完整。如大型項目融資、并購、資產重組等案例少之又少,即便有相關案例,資料數據也不完整。最后,缺乏實踐性教學。授課教師從學校出來又進入學校,缺乏實踐經驗。
(3)課程設置不夠合理。首先,課程之間的設置缺乏系統性、互補性和整體性。如多門課程之間內容疊加重復,授課內容缺乏整體性和結構性等。其次,教材內容陳舊,跟不上形勢變化。很多教材和案例非常陳舊,很難反映當前的市場形勢。再次,課程內容落伍,難與國際接軌。國內的投資學教材還只是針對國內金融市場而編制,對發達國家的先進投資理論和技術卻一帶而過。最后,課時設置不合理。如80%以上的課程為理論課時,20%的課時為實驗課時和實訓課時,顯然,實驗和實訓課時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遠遠不夠的。
(4)教師隊伍安排不合理。第一, 缺乏雙師型教師。部分高校教師大都為從學校到學校的成長模式,缺少實際工作經驗,很難在授課過程中指導學生如何運用所學知識。第二,缺乏可以在國內外金融平臺開展良好教學的教師。目前我國部分院校的師資力量遠遠沒有達到應有水平。第三,沒有設置教學團隊,該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教學是獨立的,各知識點模塊之間是斷層的,這對學生構建知識的整體性和運用性產生極大的障礙。投資學課程具有集經濟、管理、財務、法律和理工知識為一體的特點,一名教師難以完全具備這些專業知識,因此會嚴重影響授課效果。
2.投資學課程教學改革對策
(1)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應用型高校必須在教學研究與人才培養上實現學術性與職業性的溝通融合與交叉,確保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質量和創新性。一方面要依托地方企業開發教材,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以湖南科技學院來說,作為地方高校,大多數金融專業學生在畢業之后選擇在省內就業,因此,應把握湖南省金融發展特點和方向,確立有特色的專業培養計劃,培養滿足地方市場需求的金融人才。另一方面,根據市場需求,確定合理的課程結構。在對社會需求進行精準分析和定位的基礎上,分析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應該具備哪些方面的知識技能,來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2)改革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課程內容方面:第一,課程內容要與時俱進。根據國內外金融市場的投資發展動態,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內容的調整與教學。第二,根據市場對金融人才的要求,對課程內容進行有針對性地設計,如引入特許金融分析師、金融英語等級考試內容等。
教學方法方面:一要轉變課程授課的理念,從教知識為主轉向以培養能力為主。二要優化教材。將教材系統化,包括教學大綱、主教材、教學課件、教學參考資料、文獻資料庫、相關數據庫、習題庫、教學案例庫、試題庫等,并實現教學資源在師生之間的集成與共享。三要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方法和手段,首先應設置難題釋疑庫、視頻資料庫、自測練習庫、文獻庫、數據庫等,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服務。
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應采取從單純的課堂講授方式到導學式、互動式、案例式、提問式、研討式等多元化教學方式的轉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果。
(3)加強課程教師隊伍建設。第一,建立專業的課程教學團隊。團隊教師不能局限于經濟學和管理學專業,還應該聘請財務專業、統計專業和數理專業教師。教師之間共同交流和制訂授課內容以及授課方式,將投資學課程構建成一個有機整體進行教學,提高教學的多元化。第二,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招募具有相關工作經驗的教師,對青年教師進行實踐培養。如進行培訓和進修以及鼓勵青年教師考取相關職業證書。第三,引進人才。如引進銀行、證券等的精英或者中高級管理人員或者財務公司的金融投資分析師等。
(4)加強實驗、實訓、實習及實踐基地建設。實踐教學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明確自己所學知識的價值,也可以鍛煉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因此應加強實驗、實習、實訓和實踐基地建設。第一,建設仿真實驗室,加強投資學實驗教學,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的培養。第二,建設實習、實訓基地,構建實踐性教學模塊。一是加強教產融合和校企合作。學校和該專業教師應加強與相關部門、相關行業和企事業單位之間的合作,以嵌入式方式建立廠中校和校中廠,共同合作探索聯合培養、訂單培養、校產合一的深度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比如,高校可以將所在城市或者和周圍城市的金融投資、銀行、保險、證券公司等單位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拓大共同體的活動范圍。這些企事業單位也可以在學校開設培訓基地,為學生搭建走出學校,走向社會的橋梁。二是可以設立專業活動基金,支持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提升應用能力。三是鼓勵學生參加各類證書的資格考試以及參與各類技能大賽,如銀行業務操作實務、金融創意大賽等各類活動。
3.結語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社會對金融投資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廣泛,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地方本科院校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人才培訓和儲備基地,在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亟需改革人才的培養模式,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型金融人才,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金融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初海英.探索本科教育中投資學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時代金融, 2014,(36).
[2]李北偉,劉玉國,王冰潔,等. 《投資經濟學》教材創新改革的對策與建議[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 2014,(2).
[3]鄒曉娟.投資經濟學課程建設研究 [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