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語文教學與中學語文教學有很多相似之處,因職業院校培養目標和培養對象不同,故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學也漸漸有了自己的特色。隨著就業形勢的嚴峻,企業對人才的內在素養有了更高的要求,這毫無疑問給中職學生就業造成了不小的壓力。而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職業人文精神、提高學生職業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任務,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具有極大的作用。
關鍵詞:中職學校;語文;教學
一、中職院校學生的現狀分析
中職院校的學生與普通高中生有著明顯的區別: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學習興趣不濃厚,態度不端正,行為比較散漫。文化課基礎較差,特別是語文基礎比較薄弱。出現上述現象,筆者認為是由三個原因造成的:一是偏科現象嚴重,很多學生在小學、初中時就出現偏科情況;二是對學科的重視程度有待加強,在大多數學生觀念里,大家都認為中職院校就是學技能的,只要技能過硬,語文教學無關輕重;三是缺乏正確的認識,很多人偏科,不喜歡學習語文,就是因為對語文這門學科缺乏正確的認識。
二、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筆者通過一個學期的語文教學與日常觀察,發現中職教學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一些教師年齡偏小,資歷有待提升,經驗有待豐富。種種原因導致了年輕教師缺乏教學經驗,課堂駕馭能力有待提升。教學經驗的缺乏,導致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與教學形式單一,不能把語文教學與所學專業知識有機結合在一起,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是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與態度不滿意,但是又經常把這些問題擺在比較次要的位置,雖有要求,卻沒有足夠的耐心去引導和培養學生,也沒有把學習方法及學習態度作為衡量學生語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
三是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有待提高。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曾說過:“一個多讀書的人,其視野必然開闊,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著。”也就是說,多讀書,不僅能使人開闊視野,豐富知識,而且還能使人具有遠大的理想和執著的追求。可見閱讀在日常學習中的重要性。而現在,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很多學生課外都和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聯系密切,很少主動去和書本打交道。有些學生迫于老師或者家長的要求,心不甘情不愿地拿起書本,有的甚至為了交差而抄寫作業,達不到任何讀書的目的。
四是在平常的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依然選用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依然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這種情況直接導致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磨滅。
五是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設置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的時候沒有結合學生所學專業來進行合理的安排,而是以為目標越多越好,唯恐有遺漏和疏忽的地方。其結果卻適得其反,無形中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了一定的壓力與困難。
六是現有的中職語文教材吸收了近年來教育界課程改革的成功經驗,結合技工教育的實際需要及趨勢,為教學安排了更為豐富的語文內容。但是在技工院校中,語文課多以考查課的形式出現,學校安排的課時又較少,以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不能很好地去開展語文教學,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三、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的方法
1.良好學習習慣和優秀品質的養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
學習語文,最重要的就是多讀、多寫、多說。因此,一定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和興趣。具體來說,就是要開展養成教育,對學生的書寫、聽課、筆記、閱讀、寫作等學習品質進行耐心的教育和引導。
養成教育的實施比直接給他們傳授知識和方法更為重要。學好語文的關鍵在于積累,積累是一個自覺學習的過程。只要我們從點滴做起,積累基礎知識,積累寫作經驗,積累學習成果,我們就會得到意外的收獲。
筆者認為,良好的書寫習慣應該作為重點工作來培養,同時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和認識生活,以此來豐富他們的情感,積累相關素材。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等說法,不正說明了閱讀的價值嗎?作為教師,要想法設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讓閱讀成為學生生活的一種需求;注重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內容和方法的指導,把生活感受和閱讀體驗結合起來,變成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血液。[1] 學生只有養成了這些習慣,教學質量的提升才會事半功倍。
2.養成課前備課和課后反思的習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基礎
筆者在沒成為教師之前經常聽見別人說老師上課之前必須備課,當時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等到自己成為一名教師之后,才明白課前備課的重要性。
上課之前教師都會根據所教專業、所在班級合理安排自己的教學計劃。教學計劃的安排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必須周密地思考自己所講的知識將會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怎樣的印象,并根據這一特點來確定教法,力爭達到教與學的統一。[2]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會發現有些學生難以理解一些知識,面對這種情況時教師就需要“思路點撥”,從多方面、多角度來啟發學生,積極引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尋找答案。備好課是教師上好課的基礎,但是課后總結,即“課后反思”也非常重要。課后反思是教師進步的階梯和重要途徑。通過課后反思,教師才能逐步提高自我監控能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綜合水平。所以說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非得在“課后反思”上下功夫不可。
3.學生認知能力的提高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中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是中招考試不理想或者高中時期輟學的孩子,這就造成了他們出現內心自卑、無上進心、心理素質較差等問題。在這個時候若教育不當,就容易讓他們誤入歧途。因此,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著重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培養。筆者認為,可以從教師本人和作家作品兩個方面來實現語文教學中的心理素質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生活中,很多學生都認為職業院校沒有大學好,沒有大學生有前途,他們缺乏自信心,對前途深感迷茫。因此,在講授李白的《行路難》的時候,可向學生介紹作者的生平經歷及面對未來時那種積極樂觀的心態,通過此種方式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總之。中職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具體來說就是為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和就業水平做好鋪墊。因此,中職語文教學既要著眼于學生語文水平和人文素養的提高,又要從學生的特點與社會需要出發,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運用更多種恰當的方法,從各個方面去感染學生,使他們發現語文教育的實用性,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教師應把語文教學與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將來適應市場人才競爭需求,在工作中能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出更大的社會價值。[3]
參考文獻:
[1]彭 莉.關于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思考[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7,(4).
[2]宋建科.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 (23).
[3]宋興元,趙珊珊.明確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J].淮海職業教育,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