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學生勤工助學活動是高校社會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新時代全能型人才的良好途徑。學生通過參與勤工助學,可以體現社會價值,提升自我素養,有利于學校發揮助學育人的功能。
關鍵詞:自媒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機制
一、高校勤工助學育人的必要性
勤工助學和以往高校資助窮困學生的政策不同,不是直接提供資金幫助,而是通過相關渠道幫助學生通過工作獲得資金,由補充血液式的資助變成創造血液式的資助。[1]勤工助學是目前社會上最為主要的資助方式,它資助的內容并不是贈送獎金,而是資助學生獲得參與工作和兼職的機會;不單單只提供資助渠道,也從自我幫助出發,這是目前高等院校及學生都很喜愛和認可的一種方法。
我們通過對國內外勤工助學相關理論的研究發現,現代社會所提倡的勤工儉學,在最近幾年時間才被高等院校和社會大眾開始真正關注,所以完整的體系還需要加以完善和檢驗,解決研究角度少、理論性弱、成果不顯著等問題。勤工儉學方面的研究,如果不進行全面細微的探討和鉆研,不能從實際情況出發建立有效的研究理論和方針政策,就很難符合當前國家的發展要求和高等院校培育國之棟梁的要求。
二、高校勤工助學育人功能所包含的內容
1.勤工助學是解困助學的重要渠道
勤工助學可以解決貧困學生某一階段的經濟問題,幫助他們承擔接受高等教育所需的費用。但是隨著后續階段費用的增加,貧困學生再也無力承擔相關費用時,就不能繼續進行深造。大部分學生為了努力完成學業以及緩解經濟壓力,只能參與兼職工作,但是兼職和學習會產生矛盾,最后使學習受到影響。[2]勤工助學不僅可以使學生有充分的學習時間,也可以為其提供經濟來源,完全解決了貧困學生的經濟問題,緩解了其經濟壓力,讓貧困學生能夠不被經濟問題困擾,專注于學習和研究,并且在工作中樹立自信。
2.勤工助學是勵志育人的重要方式
高校推行勤工助學活動,可以解決貧困學生的經濟問題,同時還可以在勤工助學活動中增加實踐活動、社會服務、管理問題、職業規劃等多項內容,給高校學生提供更為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內容。勤工助學活動在幫助學生解決經濟困難問題的同時,也幫助他們實現自我價值,從而發揮學校的育人作用。[3]
3.勤工助學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
勤工學生是促使學生提高綜合素質能力的重要方式,貧困學生參與勤工助學活動可以擴展自己的生活社交圈子,擁有更多展示自我能力的機會,同時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在這樣的過程中改善自己的人際關系,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開展活動的能力等,推動自己的發展和進步,為將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三、高校發揮勤工助學育人功能應遵循的原則
1. 以學生為本原則
勤工助學的宗旨是以人為本,特別是在管理中對學生秉承相互理解信任的信念。沒有愛是不可能產生教育的,沒有尊重也不可能產生有效管理,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理解尊重,這是非常重要的。我通過對高校教育的多年研究發現,以上這些需求正是高校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要條件?!爸挥胁煌5孬@取尊重、信任和理解,才能獲得更高更好的需求,積極向上地追求目標,才能在這個社會中成為一個獨特的‘大寫的人’,才可以擁有真正的生活和需求?!庇绕涫菂⑴c勤工助學的基本上都是貧困學生,所以,在管理勤工助學活動大學生的過程中,要考慮到貧困學生的心理訴求和實際需求,把握貧困學生的內心。
2. 教育性、經濟性、社會性相統一原則
高等院校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國家棟梁之才,這不僅是高等院校的育人宗旨,也是最基本準則,所以勤工助學也必須遵循這一宗旨,將以人為本的要求貫徹落實好。但是作為一項具有經濟性質的項目,學生辛辛苦苦完成工作參與活動,只為了獲得經濟來源和實踐成果,所以在管理中有可能出現經濟問題。與此同時,勤工助學使學生走出校園進入社會,成為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社會現實和內心理想相互交融的平臺,提升學生交際和處理事務的能力,使學生逐漸成為一個成熟穩重的人。所以,在勤工助學管理和教育中,必須將教育性質和經濟性質相互結合。
3. 規范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原則
首先,高等院校對勤工助學管理必須要求制定規范的、有效的制度,比如說在管理的政策方針上和勤工助學崗位的分配上,以及實施過程中的要求等。其次,勤工助學的管理和進行必須參照高校的方針政策、社會的發展進程、大學生自身特性等多種情況來分析執行,必須靈活地進行創新活動,而不是只依照現有的情況進行管理??傊?,在勤工助學的管理中,必須堅持靈活性和規范性相結合,兩者共同發展和進步。
4. 全面發展原則
教育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唯一辦法,又必須將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教育的基石??茖W發展觀作為指導進行全面發展,集中體現在教育全體性、教育全局性和教育全方位性三個方面。教育全方位性是其中最重要的內容,主要是堅持了教育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高等院校的勤工助學管理主要是使學生進行全面的、健康的、協調的發展,提升自我素質和能力。提升素質必須依靠教育,只有學生擁有了實實在在的知識儲備才能促進素質的提高,知識儲備的內容包括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并且要將知識合理運用到實踐活動中去,這樣才能既加強理論學習,豐富專業知識,又加強了社會實踐。
四、強化高校勤工助學育人功能的措施
1.轉變知識觀念
改變觀念,融合職業規劃,有助于推動高等院校勤工助學向經濟實體進步發展?!督逃康炔块T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對高校實踐育人的效果作了更為明確的解釋,而且說明了實踐育人的重要性,進行實踐活動,社會調查、生產服務、公益慈善、科研科技和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都是實踐育人的具體表現。各個高等院校要將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和開展課堂教學這兩項工作看成是同等重要的,并且將理論學習和職業規劃互相結合。位于我國西部的高等院校,更加應該積極進取,整合利用校內外的資源,理清勤工助學經濟實體幫助學生獲取經濟利益是非常有效的,以學生成長成才為目的,加強勤工助學經濟實體建設的改革和發展。所以,高等院校應該推行勤工助學這種方式和觀念,促進勤工助學更系統全面地發展,發現勤工助學最有效的作用。
首先,要意識到責任感是很重要的,著重體現在會對自身的行為習慣做出引導。學生不僅要意識到上繳學費是一種責任,還要意識到學生享有得到國家和社會幫助的權利,以正面的態度去接受資助,正視自己,并且用積極向上的態度以及努力學習工作的成果來回報社會、國家和學校。其次,要對自己提高要求,樹立責任感和道德意識,并在互相學習融合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素質修養,懂得感恩、懂得誠信。最后,要把內心深處的責任意識貫徹到實際行動中去,貫徹到現實生活中去,貫徹到思想行為中去,不僅要以身作則,還要影響他人、幫助他人,讓其他受資助的學生都能夠以一種良好的心態來面對,營造和諧健康的環境。
2.強化組織管理
目前高校勤工儉學育人系統的構建,大部分依靠國家和社會、高校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在勤工儉學育人系統的構建當中,必須牢牢掌握特性、發揮優勢、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高校負責、學生自助” 的保障體系,使勤工助學工作在順利開展的同時,沒有后顧之憂。
健全勤工助學的各項條例和規定,在管理中要妥善處理各種問題,使勤工儉學得到有效的保障,和諧健康地堅持發展;注重提升教學的質量,積極主動地充實自己,關注國內外經濟社會動態,高等教育改革情況和社會大眾對教育需求的改變等問題,學習科學先進的教育觀念和指導意見,在教育的改革中完善自我,提高教育的水平和特點,盡力提高勤工助學管理工作的真實效果,推進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進步。高校在勤工助學管理中負責的內容是引導和實施,所以就應該通過培育人才、研究探索、社會實踐等方面加強功能的拓展、優點的發揮、體系的完善。高等院校要保持公平公正的態度,堅定資助育人的宗旨,讓勤工助學與培育棟梁之材良好地結合起來,加大勤工助學的推廣力度,增強信息的交互和交流,輸出正確的價值觀和信息內容。[4]
3.提高育人層次
第一,要提高校園內部工作職務的水平。要提高職務水平,讓勤工儉學和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變成有機的整體。第二,開拓校內外的市場,使高校勤工助學成為未來高等院校能夠大力發展的一個重要項目。積極主動地建立勤工助學的市場化運作體系,拓展校外的市場以提升勤工儉學崗位的占有率,盡可能滿足學生在勤工助學活動中的各項需求。第三,不斷地推動建立勤工助學活動基地。高等院校所提供的勤工儉學的職位需要以基地為基礎,產生更多的較為穩妥的助學位置,由此營造優良的勤工儉學的氛圍,與此同時,為高等院校的素質教育提供新的嘗試辦法,為廣大學生提供新的練習方案,這是今后高等學院勤工儉學發展的有利方向。高校必須將增強實踐活動作為教育目標,以擴大校園內外勤工儉學基地為目標,積極地與市場規律和需求互相磨合,有效使用勤工儉學基金,完善勤工儉學經濟體系。
隨著勤工助學體系和高等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和進步,我們關注到社會實踐其實是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開展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勤工助學育人的功效是必須堅持探索和創新,也必須堅持一步步擴展和加強。參加勤工助學,可以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工作的不易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樂趣,積極運用情感、知識和能力,促使學生對現實生活有全面的認識,提高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勤工助學的育人功能將發揮巨大作用,高等院校的勤工助學工作體系也會逐步完善。
參考文獻:
[1]鐘 軍,鄭晴晴,李 陽.基于實踐育人的高校學生勤工助學模式構建[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
[2]陳玉潔.職業院校圖書館勤工助學工作的優化管理[J].職業教育(下旬刊),2014,(6).
[3]王 晶.高校學生勤工助學政策實施的現狀及對策思考——以全國部分高校為例[J].文教資料,2009, (22).
[4]許國彬,楊敏生.高校創業型勤工助學模式與其濟困育人功能的研究與實踐[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