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我國教學體系中的高等教育,是學生由學校步入社會的過渡階段,對大學生的學習、成長和素質培養來說相當關鍵。為全面提升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少學校在教育管理活動中運用法治化模式,并取得不錯的成效。本文針對高校如何實施教育管理法治化進行分析與探討,并列出一些有效的管理對策。
關鍵詞: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法治化
一、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法治化的必然趨勢
第一,在我國傳統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活動中,其教育經費主要來自國家撥款,高校管理者歸屬于行政權力。目前,高校學生自費就學,自主就業,學校收取費用,提供服務,學生與高校之間的關系由服從關系轉變為契約關系,并受教育法律的約束。第二,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法治化屬于依法治國基本策略的關鍵組成部分,依法治國的全面實施可促使各種社會關系變得法治化,當然也包括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而且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法治化是保證學生管理規范化的客觀需求。第三,現階段,隨著依法治國力度的不斷加大,高校學生的權利意識被喚醒,高校教育模式也隨之轉變,這些客觀因素都要求高校應實現學生教育管理法治化,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高校教育質量的穩步提升,并順應時代潮流。
二、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法治化的具體對策
1.實施有章可循的對策
從工具性的理解角度出發,要想保證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法治化的有效實施,應保證高校管理者為學生制訂具體、合理的規則體系,構建自由并不混亂、穩定并不僵化的教育管理秩序,并建立與完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各個規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這是實現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法治化的關鍵前提。同時,高校管理者應嚴格按照相關的法律規范,建立一個規范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體系,各個學院與班級也可自行制訂合理的管理準則,而且每所學校應嚴格按照這些制度和規章開展教育管理工作。
2.實施依章程辦事的對策
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嚴格按照相關規定是保證法治化教育方針有效實施的關鍵基礎。不過針對一些雖然在高校規章制度中有所涉及,但是有一定的轉圜空間時,管理者應堅持公平、合理的原則加以選擇與使用。同時,高校管理者在對學生進行法治化教育管理過程中,對一些規章制度還不太了解時,應慎重使用自己的決定權,需遵循立法原意的原則,嚴格按照學校的規定和程序合理使用自己的權力。
3.實施正當程序的對策
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法治化的核心是堅持正當程序,管理者需要遵守嚴格的程序原則,這是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法治化的有力保障。在具體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活動中,正當程序對策主要指的是高校在做出影響學生正當權益的教育管理行為時,應嚴格遵守學校管理權的時限、順序、步驟和方式等有關規定;在處理事情時盡量做到程序統一和完備。事前程序,指高校管理者應將學生教育管理的各個規章制度明確告知他們,讓所有學生了解具體的規章制度內容,從而確定自己的行為立場與價值取向;事中程序,高校教師在使用教育管理規章制度,如在處分學生時,按照既定的程序進行調查、取證以及采取正確處理方法;事后程序,指當高校學生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應保證他們擁有充分的自我保護途徑和權利。
4.實施民主管理的對策
高校教師在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時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理清民主管理的界限。民主管理指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高校管理者可采用少數服從多數的教育管理理念,針對沒有明確規定的規章制度,在原則上應將其納入民主管理范疇之內。二是高校制訂學生共同肯定的程序是民主管理的基礎與前提,即為事前應明確對學生教育管理的實際方式;高校教師應做好整個教育管理程序與進程工作,引導與規范民主管理活動的順利進行。三是高校管理者需要服從并認可民主管理的要求和結果,并健全學生的自由表達機制,促使其積極參與和配合教育管理活動。
總而言之,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實施法治化模式,是對新課程改革的貫徹落實與有效實施,也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高校管理者與教師應全力保證學生教育管理法治化的順利實施,并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黃建華.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問題研究[D].景德鎮:景德鎮陶瓷學院,2014.
[2]彭 海.法治思維下高校學生管理的現狀與前景[J].思想理論教育,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