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進入知識經濟的信息時代,“以人為本”價值觀的管理模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這種新的管理理念正以其強大的力量指引著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學校教學管理應時時處處 “以人為本”,學校管理必須以尊重師生為前提,營造師生互相尊重、和諧寬容的民主氛圍。
關鍵詞:以人為本;教學管理;教學評價;思想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7-13
作者簡介:孫 蔚(1986—),女,連云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助教,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在過去的教學管理中,學校通常把教師和學生當成“管教”的對象,這種現象不符合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學校應建立和不斷完善以人為本的民主的、科學的教學管理機制,切實讓廣大教師和學生成為學校的主人。
1.建立民主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有一個不被大家留意卻又不可小視的規矩,那就是上課發言的“舉手”和“起立”。從小學到大學,這個看起來如此天經地義、不容置疑的規矩,到底在我們的課堂上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舉手”“起立”才能發言,肯定有它的道理。這個道理從教師的角度出發,以有利于教師控制課堂教學秩序,不至于輕易打亂課堂教學進程為核心。可是,站在今天的新課程理念下來看,你設置的關卡越多,越是在減弱學生發言的動力。我們不是常常慨嘆學生張不開口嗎?為什么不給他們松綁呢?民主可以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思維水平,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言,使教學能夠有一個實際意義的起點。而現行的規矩,既保證了教師的中心地位,又有利于優化課堂教學進程。它可以使課堂教學不受學生思維的隨意“干擾”,對學生的活動當理則理、當用則用,不當理不當用時,則完全可以置之不理,把教案上早就編好的劇情上演完了事。一個小小的規矩,居然有如此之功效,難怪我們都會心照不宣地把這個“傳家寶”保留了下來,又毫不遲疑地把它用在了新課程的教學中。如果我們要創建一個民主的校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現課堂上真實的問題,就應該從改變這個不起眼的規矩開始。
2.構建科學評價機制
換方法還是換思維?在學校管理中,我們沒法回避的是評價這一環節。對學生進行評價,對教師進行評價,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我們改革了許多評價的方法,但我們并沒有跳出傳統的思維,單一、平面的思維方式,影響了我們評價的客觀、多元。
過去,我們評價一堂好課,常常注重的是課堂教師為學生解決了多少問題,如果教師把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都解決了,我們說,這就是一堂好課。可是,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想一想,如果我們的學生走出課堂,踏上社會,腦袋里都沒問題了,那學生就失去了探索的動力。還有,在新課程背景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成為新的課程目標的一部分,可怎么完成這一目標?又怎么使教師在校園里精神愉悅?又如何給教師創造精神家園?又如何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這些問題的解決,在新課程的背景下變得現實而又迫切。評價一所理想的學校,還要看教師的情感、態度,這是我們過去沒有想過但現在卻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3.構建以人為本的現代教學管理模式
教學管理模式是教學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強化教學管理、穩定教學秩序,加強教學質量控制的重要保障,更是實現教學管理科學化和教務工作規范化的基礎。連云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針對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邊研究,邊探索,邊建立,邊完善,主動適應教育觀念的轉變,樹立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的思想,樹立管理為教學服務、為學生和教師服務的意識,努力形成科學規范、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相互銜接的現代教學管理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以學生為本,知識、能力、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突出以學生為中心,強化遠程學習支持服務,嚴格考試管理制度,提高學習效果和持續學習動力,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營造積極向上、催人奮發的學習風氣。用管理這根杠桿,變管理措施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根本上解決思想教育所不能解決的問題。
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學校科學管理的水平,有助于提高廣大教師有效的教學能力,使教師具有自身的教學風格和特色,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個性發展,培養同整個社會、自然和諧統一的人,構建具有我校特色且充滿健康情感的學校文化,從而創建和諧校園。
參考文獻:
[1]丁雪琴.以人為本的中小學教學管理模式的探索[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6.
[2]王文安.構建以人為本管理模式的探索[J].林區教學,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