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繼承和超越的內在邏輯性,超越是繼承的發展,是時代的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的“德”文化在新時代得到超越和發展,和諧思想理念也通過整合發展得到拓展,不僅如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體現的發展生產力的思想更是創新的一個重要方面。
關鍵詞: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超越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5-27
作者簡介:戈瑜珍(1991—),男,河北張家口人,在讀法學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關于中國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目前學術界達成的共識是: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來源,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超越。
現在我們所處的新時代就是處于中華文明傳承的階段,傳統文化固然是幾千年歷史的結晶,有著豐富的哲學內涵;但是隨著新時代的具體實際的變化,傳統文化必須與時代因素相結合,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這一結合和超越的典型范例。
一、“德”文化對社會公民關系的調節作用
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特別是儒家道德,長期以來影響中國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在現代社會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的追逐,競爭的日益激烈,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觀念淡化,越來越多的不道德現象讓我們認識到我國道德建設的缺失,如何平衡時代的特征和傳統道德的教化是傳統文化時代化的歷史命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個人層面和社會層面都做了合適的解釋。樹立文明的準則,就是道德修養和利益驅動力相結合,相輔相成,成為繼承并超越的典型范例。
二、和諧文化開創世界各國和平相處新模式
“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留給后人的偉大哲學思想。在當今社會,對和諧思想的繼承和超越成為我們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靈丹妙藥,也給我們處理內政外交提供了重要的啟迪。
現今某些西方發達國家鼓吹普世價值觀,打著民主人權的旗號要求別國遵從西方的價值理念。但是這種片面的帶有不良企圖的行為是對他國內政的干涉。我國也同樣面臨這樣的挑戰,西方文明演變的滲透,是對中國社會主義文化的挑戰,是試圖顛覆社會主義制度。這種敵友分明、戴有色眼鏡仇視別國發展的行為最終會使得世界陷于不安定的境遇之中。
中國的發展是基于對和平的向往,用中國傳統文化中和諧的思想向世界各國表達我國和平發展、共建雙贏和平的世界秩序的愿望,是從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的目的出發,希望世界各國能互相了解、互相理解,消除不同國家已有的偏見。和諧思想是世界和平發展的新是模式,有助于和平共處,是和平共贏發展模式,和諧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愿望,也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處理與他國關系的新模式。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向精神動力的轉化并反作用于生產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繼承傳統文化的精神哲學,更立足于時代要求,立足市場經濟規律,其勢必會對政治經濟的發展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比如,在社會層面要求公正法治,公正思想的形成和法律的日益規范將會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助力我國經濟騰飛。個人層面的誠信可融洽個人之間的關系,也可培育企業經營的誠信觀念,對我國經濟市場的規范化和企業的信譽建設有著巨大的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定會產生強大的精神作用,并反作用于生產力,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中國傳統文化批判性繼承下的巨大超越。對傳統文化思想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并將其轉化為新的精神動力并能反作用于生產力,是新時代對傳統文化的升華和超越,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理論指導和總思路。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絕不是照搬世界上任何國家的經驗和價值觀,我們正在走一條屬于中華民族自己的路。中華民族擁有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深厚的精神哲學,通過傳統與時代特點的結合,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超越,這讓中華民族擁有理論自信和堅定的理想信念。
參考文獻:
[1]林國標.中國傳統文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涵養機制及路徑選擇[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5,(3):27-34.
[2]陳先達.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J].中國社會科學,1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