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愛國主義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激勵我國五十六個民族團結一心的重要理念。因此,需要轉變當前不均衡的教學現狀,在我國中小學生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全面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本文圍繞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內涵以及教育現狀進行分析,同時對愛國主義教育理念展開思考。
關鍵詞: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3-15
作者簡介:邢 靜(1980—),女,河北唐山人,本科,文博館員,研究方向:烈士精神宣傳教育。
一、淺析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理念內涵及教育現狀
1.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理念概述
在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中小學生的愛國情感,從而推動中小學生的健康發展。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時,不僅要灌輸部分原則性內容,而且要注重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愛國主義思想在童年階段得以萌芽,在青少年階段得以形成,在中小學時期,是愛國主義思想形成、鞏固的重要階段。所以,要加大對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培養力度,考慮到其接受程度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教育過程中,以祖國的大好河山、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為主,使中小學生對愛國主義思想產生正確認識,其愛國情感得到全面培養。
2.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現狀
第一,過于單一化、傳統化的教學方式是開展中小學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一大阻力。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學生受到升學壓力、考試成績的束縛,忽視了對美術課、勞動課等興趣課程的參與,導致愛國主義思想教育變得形式化。在教學中,過于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缺乏創新式教育。講授內容與生活實際脫節,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培養,缺乏自主培養愛國主義教育思想的熱情。
第二,環境氛圍在培養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拜金主義等腐朽思想開始蔓延,使愛國主義思想中艱苦奮斗的民族傳統受到挑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小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此外,學校缺乏對校園健康文化的構建。在構建校園文化過程中,忽略了學校自身的文化風格,過于追求形式化;學生長期處于這一環境中,其人生觀、價值觀難以正確樹立。
二、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理念的思考策略
1.構建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
學生主要是在潛移默化過程中接受周圍的思想文化。因此,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在樹立中小學生正確價值觀以及愛國主義思想的形成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注重優秀的主流文化與傳統文化對學生的熏陶,構建健康的校園文化宣傳欄,使學生在課下活動中可以隨時了解愛國思想內涵。構建有學校自身鮮明特色的校風校訓標語欄,在教室以及教學樓走廊張貼名人名言,并定期組織學生設計班級內部板報,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愛國主義價值觀。
2.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性內容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檢驗認識真理的唯一標準。全面培養中小學生的愛國情感,就必須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開展社會性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對社會、國情產生了解,使其社會責任意識得以正確形成。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時,要充分尊重中小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注重實踐教育活動的適時性。拉近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的距離,結合學生的興趣點,以學生喜歡的方式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3.構建完善的愛國主義教育體系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發揮著主導性作用,其綜合素養是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的前提,因此,要注重培養教師團隊的整體愛國素養。
為順應時代發展,要提高對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重視程度,對當前的教育評級機制進行創新改革,要求教師不斷豐富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從而正確引導中小學生參與相關社會實踐活動與教育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提高教師自身與學生的愛國覺悟,正確引導群眾積極投身到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建設隊伍中,推動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的高效發展。
三、總結
愛國主義教育理念的高效培養是亙古不變的話題熱點。要具體結合教學實際,做到與時俱進,不斷豐富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內容,不斷創新、完善教學手段與教學渠道,加大對愛國主義教育隊伍的建設力度,構建全面的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機制,使我國中小學生可以在愛國主義氛圍下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劉芳芳.新時期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措施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9).
[2]趙 平.愛國主義在中小學思想品德課中的作用與意義[J].新課程(下),2014,(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