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擺在所有語文教師面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出發,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提出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對策建議,希望能夠對提高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供些許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3-14
作者簡介:車 琳(1978—),女,江蘇常州人,小學一級教師,專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未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從教師角度看,沒有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教學設置不合理,影響教學效果。從學生角度看,教師可能對知識點進行了細致的講解,但由于吸引力不夠,小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從而沒有學到預期的教學內容。
(2)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小學階段的學生處在兒童期,來自外部的學習動機隨機性較大,缺乏穩定性,這種來自外部的、隨意的、不穩定的學習動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表現為閱讀不主動,互動不積極,學生在課堂上不主動配合教師,學習興趣下降,對閱讀學習失去興趣。
(3)教師教學積極性衰退。小學語文的教學可以說是一場“勞心勞力”的活動,小學語文教師很容易疲憊,產生職業倦怠,在具體的教學中主要表現為教師教學程序化和課后的消極怠工。
2.影響小學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原因分析
(1)教師的專業能力不夠強。教師的專業能力主要指教師的教學活動能力,主要包括與學生的交流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組織管理能力。很多語文教師學識比較豐富,可實際的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原因就是專業能力上出了問題。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主體作用的激發能力不足,有的不善于語言表達,有的不善于處理自己和學生的關系,這些都會影響教學效果。
(2)教學方法相對單一。教學方法是將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的主要途徑,是學生和教學內容鏈接的橋梁。當前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模式較為固定單一,教師一般喜歡模仿一些成功教學法,片面追求教學步驟是否一樣,而不能根據實際創新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3)教學內容設置不夠合理。教學內容脫離原有的教學實際,是現在閱讀教學的常見問題。雖然很多教師在語文閱讀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對教學內容進行擴展,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重點把握不準,不能將閱讀教學內容、課時安排和學生的實際結合起來,一些教學重點被忽略,影響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發揮。
3.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對策
(1)合理制訂教學課堂目標和內容。要依據新課標要求,充分考慮學生實際,合理制訂教學目標,要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的層次化、具體化,對閱讀教學過程中有關生字詞的認知、課文的理解、情感體會的發展以及應用能力的提升等多個方面都要有具體的目標節點。
(2)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興趣的養成為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提供了保證。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無法真正體會文中語句的含義和文章的思想感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學生沒有進入到閱讀教學的情境中。
要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閱讀學習中去,就必須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學校對教師的專業素質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教師只有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能。
學校可以根據教師的不同特征制訂不同的培養方案,采取集體交流、競爭的方式,努力為教師提供提高能力素質的平臺。教師要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基礎上,依據教學環境和教學情景的現實狀況,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一項長期、綜合的教學過程,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語文閱讀教育的課堂教學質量,積極思考新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與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楊愛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探討[J].成功(教育),2012,(18).
[2]錢春香.有效的教學評價成就高效的課堂教學——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有效的教學評價[J]. 陜西教育(教學版),2013,(10).
[3]陸小平.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11, (S1).
[4]姚秉含.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