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旅游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旅游企業對專業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旅游專業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解決市場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的良好匹配,是目前院校亟待研究的命題。本文在立足當前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弊端的基礎上,從旅游業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實際要求出發,來探討旅游管理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關鍵詞:旅游管理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實施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3-14
作者簡介:李 惠(1988—),女,河南開封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一、旅游管理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旅游管理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強調的是在教學內容安排上的系統性、層次性和連貫性,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進行有效融合,把專業基本技能、專業綜合技能、社會交往技能和設計創新技能的培養貫穿于旅游管理專業的四年學習當中,實現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整體化,為企業和社會輸送高素質、復合型的應用型人才。
首先,課堂教學作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學形式,在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中具有重要作用。老師應該在立足傳統的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將新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運用于課堂教學當中,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除此之外,旅游管理專業的服務對象多種多樣,所以溝通、交流、合作是從事旅游業所必須具備的職業技能。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情景模擬教學、角色體驗、分組討論等多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進而強化學生的服務意識,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其次,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作為實踐教學的兩個主要途徑,各有利弊,這就要求在進行一體化實踐教學時需要將兩種實習方式進行有效結合。除此之外,高校應該增加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的次數,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積累經驗,提高實際操作和實際應用能力。高校可以從大一開始將校內實訓貫穿在大學學習當中,每個月或者每個學期進行集中實訓,配合相關的課程進行基礎知識訓練和專業知識訓練。在校外實習中,高校應該在學生和企業之間起到橋梁作用,以減少學生和企業之間的摩擦,進行零距離接觸,實現學生和企業的雙贏。高校可以在立足本校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的地理位置因素、企業經營情況等,選擇與旅游管理專業匹配度和契合度最高的企業和單位。
最后,高校應該嚴格把守論文質量關,在寫作畢業論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將關注的重點放在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當中,培養學生收集資料、分析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對旅游管理的決策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旅游管理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
旅游管理專業作為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專業,所涉及的知識面廣,因此要求旅游管理專業的老師必須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在實施旅游管理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過程中,第一,高校應該強化實踐型師資隊伍的建設。當前我國旅游管理專業老師大多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進入其他高校任教,因此任教老師并沒有豐富的從業經歷,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只能傳授理論知識,對實踐知識的傳授不足。針對這種情況,高校一方面要提高對老師的選拔標準,將從業經驗納入選聘教師的標準當中,除此之外,也可以通過各種職業資格證書來進行認定;另一方面,高校也應該注重老師的實訓,定期組織老師在各大酒店、旅行社、景區進行實習,從而保證老師的實踐能力,避免教學與實踐脫鉤這一問題的發生。
第二,嚴格評估與考核機制,確保實踐質量。雖然當前很多高校開展實習和實訓,但是并沒有與實習相匹配的制度和管理方案,對學生的實習情況無法進行有效的監督,從而無法保證實習質量。因此,高校在提高實習數量的同時,更應該提高實習的質量,制訂出具有操作性、科學性和合理性的考核機制,采用學校、實習指導教師、旅游企業三方共同監督和指導的形式,將學生的各種實習納入考核當中,加強對學生的監督,避免渾水摸魚、走過場等現象的發生,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實習質量。
綜上所述,旅游管理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可以通過課堂教學、校內外實習和畢業論文三個方面進行構建,通過加強實踐型師資隊伍建設和嚴格評估與考核機制兩種途徑來強化旅游管理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將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融入旅游管理專業實際教學當中。
參考文獻:
[1]伍 鵬.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育實踐教學模式創新探討——基于地方服務型教育體系[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1).
[2]呂華鮮.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效果評價研究綜述[J].西部素質教育,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