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施素質教育的初衷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把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中去,使學校的課堂教學不致于與社會脫節,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中,既獲得學科知識,又能培養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的是課堂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完美融合。
關鍵詞:生活;物理;融合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3-22
作者簡介:房 婷(1989—),女,江蘇淮安人,中小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優化。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結合學科特點,將生活巧妙地融入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可以促進學生提高知識獲取能力和知識實踐應用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水平。
一、在新授課教學中引入生活實例,激起學生的研究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探究欲望永遠是學科教學中需要格外重視的方面。這是由于興趣是激起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自主進行探究的起點。在高中物理的教學中,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引入教學,能夠激起學生感知物理現象、探究物理知識的興趣。
比如,在學習液體壓強時,我提出了三個問題:①帶魚在生活很常見, 同學們回憶一下,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活著的帶魚呢?有沒有思考過其中的原因呢?②捕捉帶魚時我們可以用潛水艇潛到很深的海水中,潛水艇是用很厚的鋼板做成的,這是出于怎樣的考慮呢?③我們經常會看到堤壩,那么,同學們有沒有認真地考慮過攔河壩為什么做成了上窄下寬的結構呢?這些設置的問題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正因為是司空見慣的現象,學生才會熟視無睹,缺乏思考。在課堂上提出這些問題,激起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學生也產生了探究的沖動。
可見,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把學生司空見慣的生活場景引入到課堂教學中,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
二、為理解和掌握知識融入生活實例,降低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
物理教學進入高中階段,知識變得枯燥乏味,甚至有的內容變得晦澀難懂。為了降低學生感受和理解物理知識的難度,引導學生觀察物理現象,開動腦筋思考問題,教師就要在教學中切入生活實例,方便學生理解和認識。
比如,在學習有關電荷及庫侖定律的時候,為了讓學生真切地理解抽象的電荷這種物理現象,我特意引入了學生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現象:在干燥的日子里,漆黑的晚上,當我們脫掉身上衣服的時候,經常會看到閃光出現,并伴隨著“噼噼啪啪”的響聲;還有,我們在平時梳頭發的時候,會發現頭發跟隨著塑料梳子飛了起來等。這些學生身邊經常發生和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學生記憶深刻。當教師把生活中的場景切入到課堂教學中的時候,學生感到非常熟悉,從而有效降低了學生感受物理現象和接受物理知識的難度。
所以,我在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非常注重把生活實例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降低學生接受物理現象和理解物理規律的難度。
三、緊密聯系物理知識和學生生活實際,做好學生知識建構的鋪墊
物理學科的特點決定了生活和物理知識之間的聯系。合理地運用生活實例,在物理知識和實際生活之間建立密切聯系,從而有效開展教學活動,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
比如,在學習摩擦力知識的時候,我在課堂教學中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首先讓男女學生比一比是男生力氣大還是女生的力氣大。之后,我用準備好的道具分別讓男生和女生提起同樣的一瓶水。讓女生用兩個手指提起這瓶水,學生看到女生并不是很吃力。然后讓男生在事先準備好的肥皂水中洗一下手,再用兩根手指去提這瓶水。學生驚奇地發現男生,竟然沒有將水瓶提起來。這樣類似的實例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把物理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例緊密地聯系起來開展教學活動,能夠為學生的知識建構做好鋪墊。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知識的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活動,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緊密聯系物理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例,做好學生知識建構的鋪墊,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物理知識和理解物理規律,能夠有效地促進教學實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蔡啟柏.生活化教學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理科考試研究,2015,22(7):63.
[2]孫鳳麗,桑華香.如何構建生活化的高中物理課堂[J].中學物理(高中版),201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