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地圖是歷史教學的重要工具之一,尤其是在新課改之后。新的教學理念和標準給高中歷史教師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歷史地圖成為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標不可或缺的教學工具。
關鍵詞:歷史地圖;歷史教學;合理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3-16
作者簡介:金玲燕,女,江蘇吳江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高中歷史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
一、對歷史地圖的運用進行研究的必要性
新課改提倡“一標多本”,教科書的改革范圍很大,教材內容注重歷史專題形式的編寫,學生在學習對空間、時間的分布容易混淆,而歷史地圖在空間、時間、領域范圍展示上的特點可以彌補教材的這一不足。[1]教師在教學中選擇適當的歷史地圖,或通過歷史地圖冊,或運用課外的歷史地圖材料來作為學生的輔助教材,通過直觀的感受增強學生對歷史的認知。
二、歷史地圖的特點和其在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
1.歷史地圖的特點
(1)直觀性。歷史地圖最大的優勢是直觀性,是對歷史事件的內容、位置、環境等要素的綜合展現。地圖語言的運用,可以使靜態文字內容充滿動感和閱讀趣味。用清晰明確的符號對事件要素進行合理配置、分布。如,對箭頭、線條等不同作用的巧妙運用,有助于突出歷史事件的主題。
(2)知識性。歷史地圖一目了然的圖片信息將歷史材料中描述的知識反映出來,如歷史事件的發展空間和規模變遷等,還可以通過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對比更全面地展現歷史知識。另外歷史地圖還可以明確地反映出歷史事件發生的地點、背景、地理因素等之間的聯系,引申出更多歷史知識。[2]
(3)潛在性。歷史課文中隱藏著的知識可以在歷史地圖中尋找到,如,對事件前后發展關系的對比,圖中對事件發展的空間變化、時間變化以及領域的遷移的演示可以找出教材文字中隱藏著的歷史意義,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挖掘和深入了解,更有助于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2.歷史地圖在歷史教學中的地位
歷史知識有一定的特殊性,是展現過去時空的課程,所以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建立空間感和歷史概念,歷史地圖將歷史加以鮮明再現,是學生真切認識歷史的重要依據。另外,歷史這門學科需要同時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
三、歷史地圖的運用研究
在新課改出現后,根據其新的教學目標,傳統的歷史地圖分類是不能夠完全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的,于是要站在培養學生學習思維的角度去考慮對歷史地圖的分類,并進行教學。歷史地圖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3]
(1)歷史區域關系圖。歷史地圖在展現區域分布的內容時,各區域之間在發展過程中是相互聯系的,這種形式的歷史地圖可以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及空間拓展能力。例如,必修2第二單元“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和發展”中提到:“隨著世界市場的逐漸形成,以英國為代表的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時,客觀上也傳播了先進的思想和生產方式,開始改變世界的面貌。”(選自人教版必修2教材第33頁),但是這部分內容敘述較為抽象,學生很難直觀地了解資本主義對世界的建設性影響。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的“19世紀晚期英國海外貿易示意圖”,通過對英國當時的海外貿易分布情況的觀察,使學生了解“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進一步加強了世界各國各地區間的相互聯系”的意義。
(2)歷史空間位置圖。其展現歷史事件或現象發生的空間位置,學生可以在圖中了解到以時間為背景的自然環境,并能夠更直觀地看到城邦、國度等的空間位置,幫助學生學習教材課文,學生的空間定位能力也有所提高。
(3)歷史地域演變圖。其是通過圖片來說明歷史事件涉及的地區領域在范圍上的擴大、縮小或分裂的變化情況。這種變化的展示要通過比較才能幫助學生更清晰地了解歷史,所以歷史地域演變圖大都是以多幅、連續的方式呈現。
歷史地圖是一種生動的語言符號, 它將歷史中的人類活動和歷史事件的空間分布、背景更“立體”、更直觀地展現出來。歷史地圖的“營養價值”核心在于豐富了文本,重現了歷史,同時還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起到一定作用。所以對歷史地圖的探究在歷史教學中是不可忽視的領域。
參考文獻:
[1]邢曉鳳.歷史地圖與歷史教學[J]. 歷史教學,2013,(7).
[2]白鶴鳴.淺談歷史地圖在教學中的使用[J].歷史教學,1985,(11).
[3]金 星.中學歷史地圖教學的作用[J].考試(高考.文科版),2005, (12).